2 “探究式”阅读教学内涵的界定
2。1 阅读教学的内涵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情感学科、德育教育学科。想要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理解并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优良品德,除了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素质之外,阅读教学也是尤为重要的因素。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它帮助学生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当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合理把握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以下三个定位:
2。1。1 学生的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是指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的阅读活动,它一般不受外界的约束,希望借此以达到“学生自己做主,广文博见”的效果。我们的教学活动始终是围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思想展开的,自主阅读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转变为自主探究的状态;将注入式的知识传授过程转变为学生沟通接纳的过程;将单项接收的教学形式转化为学生多方面交流的形式。这样的阅读方式让学生有了自主设计阅读目标、自主选择阅读方法及策略、自主评价与反思以及自主进行阅读完善的权利,更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1。2 教师的启发引导
新课程下的阅读教学强调互动性,在互动性阅读中由老师、学生及和教材构成三边互动关系。在此期间,教师承担着组织者与辅助者的角色,因而教师的启发引导必不可缺。首先,教师要在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之前启发学生的思维,对学生即将阅读的文本提出阅读要求。其次,在阅读前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经验是很有必要的,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如何吃透文本,更能够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一定的价值判断。最后,教师的及时指导能够让学生对自主阅读的计划进行反思与完善,确保自主阅读活动的有效开展。
2。1。3 伙伴的沟通合作
除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合理引导之外,伙伴间的沟通合作也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合理定位所必不可少的一点。自主阅读为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引导则为学生独立思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学生的个人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在阅读过程中还是会遇到困惑,难以解决。在此之后,生生间的合作交流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不能独立解决的难题。学生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形成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集思广益,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的攻克难题。
2。2 “探究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探究式”阅读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依据现代教学机制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进行了调整。转型后的“探究式”阅读教学避免了“大满贯”课堂的出现,减少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时间,调动学生加入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充分地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让课堂焕发生机,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互助”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2。3 新课标下语文“探究式”阅读教学的特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出现带动了“探究式”阅读教学新要求的产生。新课标要求:学生的阅读应着眼于对文章信息的处理,主旨的把握,综合的分析以及对重点的筛选。主张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阅读,围绕着这些问题去搜索信息,找到问题所在,并由此形成新的认识,得到新的观点,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能够有所提高与创新。因而,新课标下的“探究式”阅读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