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合理独特的学习观

新课改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主动构建新知识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联,所以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扩大、改造、重组;或是通过索引当前的新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合成。这两个构建新知识的过程也就是“顺应”和“同化”的过程。通过这两种方法可以赋予新知识新含义、产生新的理解和假设,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新课改表明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教师作为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利用情境、合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效的构建“以学促教”的教学模式。

4、平等协作的学习环境

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对知识有创新性的理解依赖于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他们需要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借助教师的耐心指导或其他同学的友好帮助,来充分分析与利用学习材料,在民主平等、交流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创新能力。

5、理想的师生角色定位

新课改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承认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并不否认教师的实际地位,不忽视教师的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因而在教学中,要正确定位好师生的角色,建立好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人格上民主平等的关系。所以在师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沟通,为其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机会,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特个性。

综上,新课改的知识观阐述了我们“需要创新”的问题,学习观和教学观表达了“如何创新”的问题,师生角色定位描述了“创新的主体是什么”,学习环境回答了“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创新”。

2。2 创新能力论文网

研究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自然要弄清楚创新能力的概念及其种类,只有通过明确的界定之后,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2。2。1 创新能力的构成

关于创新能力的定义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普遍认为“新颖独特”是它的显著特征。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初步明确创新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

1、创新意识是一种个体对客观世界和现象追求、崇尚新颖独特的观念,是爱好、追求、奋斗、奉献精神的高度集中。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个体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朱永新,杨树兵。创新教育论纲[J]。教育研究,1999,(8)。]]

2、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成份。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反映,而用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叫创造性思维。它包括逆向思维(见图1)、发散思维(见图2)、联想思维、纵向思维、灵感思维等等。而衡量创新性思维的指标参数是灵活性、流畅性和变通性。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我们改变固有的模式深入的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

图 1 逆向思维 图 2 发散思维

3、创新技能是在创造智力的控制和约束下形成的,属于创造性的行为能力和反应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它是个体创新能力成熟与否的衡量标准。

上一篇: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新教师教学情绪的调整研究
下一篇:中学生物对于概念图策略的研究高中生物细胞器教学为例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茬现阶段...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茬當代的新发展【5965字】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對于构...

马克思主义新闻批判观茬...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6517字】

马克思主义文艺政治學与...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