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内容选择单一化
对淮阳县郑集一中附属幼儿园中班美工区的观察中看到,幼儿在泥塑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目的性,教师指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泥土进行抓、拍、捏、掰,搓,制作出心中所想的形象,用喜欢的颜色对泥塑进行适当的染色。教师根据教科书的目标让幼儿用团、捏、压、揉、擀等技巧做泥塑,却没有把淮阳特色工艺“泥泥狗”运用到活动内容中。他们在活动内容上涉及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以及喜欢的玩具,幼儿会把条状泥连接起来,把所做内容做的有立体感。在淮阳每年有盛大的庙会,家长会带幼儿参加庙会,在庙会上幼儿会看到各种“泥泥狗”形态,这种幼儿生活中常见的而又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区域活动内容中没有得到体现。
(二)活动材料利用不科学
活动材料是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5]在泥塑区,活动材料的收集主要是老师,老师通常只是在空旷的地方挖比较细腻的土,用水进行稀释使其具有一定的粘度,并没有对泥土进行用心的筛选,没有考虑泥土的纯净度;教师只是用打摔的方法对泥土进行处理,并没有增添棉絮等材料使泥土达到更加合适的粘度。在利用时候考虑更多的是是否能够实现教科书中所制定的活动目标,考虑是否有利于教师对活动的把握,并未真正的考虑到活动本身的价值和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老师根据活动只是简单的投放泥土,在活动进程中,老师没有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需要提供给幼儿不同的活动材料:比如有的幼儿做的东西可能会有线条,但是教师并没有提供木制的刀供幼儿刻画,在一段时间后泥塑被风干,教师只是简单的投放了水粉,并没有通过观察幼儿作品进行针对性的有效投放。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三)活动空间设置不合理
在泥塑区中,教师把泥土带回教室,让幼儿在教室的桌子上进行泥塑区域活动。幼儿的泥塑作品虽然不够生动形象,但是是幼儿亲手制作的作品,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教师没有把幼儿作品设置泥塑展览区,没有把幼儿的泥塑作品当作教室空间装饰的工艺品,没有让幼儿参与到教室环境的布置中,这对幼儿来说并不是真正的肯定。在泥塑区的环境布置上,教师并没有对教室进行可以激发幼儿创造力的环境布置,甚至还是原有的环境布置。活动场所只是在教室这一封闭的有限空间,这对于幼儿爱动的本性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出于对活动掌握的考虑也不会把活动场所设置到室外活动场所,更没有把活动场所延伸到园外的自然生态场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