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概述
(一)传统礼仪文化基本概念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而这样悠久漫长的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礼”的历史。中国自古以来就讲究以“礼”治国,《礼记》中写到“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礼者不可不学也”[张玉平。现代礼仪[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8。],意思是:你如果对别人有礼貌的话,别人也会礼貌的对待你,如果你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话,那别人也就会对你不客气,所以说礼是不可不学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礼仪”从字面上看由“礼”和“仪”两部分组成。“礼”是内核,《礼记》中写到“夫礼者,自卑而尊人”即:对别人要尊敬,对自己要谦卑。所谓的“仪”是形式,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写到“仪:度也”,换言之,“仪”是指人的外表或举动,包括服饰、容貌、言谈举止、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所表现出来的样子,用现代语言来讲,“仪”就是仪式、仪态。综上所述,礼仪,就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尊重、敬意而表现出来的仪式或者仪态。它是人们在社会历史交往中,受风俗习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影响而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王珊。中华礼仪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3。]。在五千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礼仪不仅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社会活动,更成为了一种文化。
(二)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发展历程
据书本记载,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礼仪的萌芽,当时人们就制定了一套颇具影响力的礼仪规范来规范和制约人的行为。例如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崇拜熊,每次打到熊之后大家要先大哭一场,等到吃完熊肉之后也要大哭一场,并对熊骨进行天葬。
人际交往礼仪初步形成是在新时器时代,当时的人们在交往中已经开始注重男女之间在交往上要把握分寸。在家庭中,成员要按照一定的位置来坐: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
我国传统礼仪飞速发展并进入成熟阶段是在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的礼仪带有典制化的特征,礼仪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奠定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基础。这时人们在礼仪方面表现出的是对上帝、鬼神、天命等带有宗教色彩的迷信。但是因为已经进入阶级社会,所以在礼仪方面关于君臣、父子、兄弟、亲疏、贵贱、尊卑之间的等级关系更加突出。从婚姻家庭到政治、社会交往,无处不体现等级特点。论文网
到了1840年即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形成和积淀,延续至今的封建礼仪,加上从西方传入的资本zhuyi道德观和行为方式,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大杂烩式的礼仪。例如,在衣着方面东方人是长袍马褂,西方人则是西装革履。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渗透,一些从外留洋回国的知识分子也逐渐摒弃大马褂,开始穿上西装。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型人际关系开始确立。新时期开始倡导人民当家作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由一开始的等级性、特权性向民主、平等转化。一些落后的传统礼仪开始被人们所抛弃,一些优秀的传统礼仪开始被保留和传承,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例如,春节在中国有着非同小可的地位,国人对其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任何一个传统节日。在春节人们规定了各种风俗习惯,比如,在春节到来前夕,家家户户就会开始大扫除,置办年货。除夕晚,全家会围在一起包饺子,为家里的长辈守岁。中国的春节在仪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传统礼仪文化,对于那些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人们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