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的产业转移从2001年开始,从政策的酝酿到产业园的大范围建设,到现在已经历了13年了,迄今为止,在广东省珠三角边缘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共打造了36个产业转移园,园内共有企业1941家。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05年,在这一阶段,《广东省山区开发“十五”计划》提出了“制定促进珠三角”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政策,并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性生产项目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第二阶段是2005年到2008,2005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后,各地方政府积极遵从号召,拉开了产业转移园建设的序幕;第三阶段是2008年后至今,2008年广东省政府出台《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双转移”大力推进。这次的政策比以往的力度更大,在全省范围内强势推行“腾笼换鸟”转移政策,将珠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转移到粤东西北地区,腾出空间让珠三角的制造业和服务业等转入,以推动广东省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竞争力[1]。
粤东地区的产业转移模式雷同于赤松要提出“雁行发展模式”。他认为,次发达国家某一行业的生产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进口阶段、进口替代阶段和出口阶段。如果将这三个阶段表示在以横轴为年代,纵轴为市场的平面坐标系上,就宛如三只飞翔的大雁。赤松要最初提出这一假说,是为了描述明治维新时期以来日本产业的发展路径,像纤维、钢材、汽车等产业生产的路径模为例型[2]。
现在粤东地区的产业开始迈入成熟期的 “进口替代阶段”,各产业已经能够实习自给自足,但是如果不求思进,只是满足现状,不尽早迈入“出口阶段”的话。长此下去,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只会越来越慢,白白错过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推动粤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能够促进粤东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粤东经济发展,加快粤东四个“现代化”进程,缓解当地就业压力,缩小粤东和珠三角发展差距,对于产业转出地来说,同样也能起到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并能利用转入地更好的区位优势使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促使粤东步入 “雁型发展模式”的最后一个阶段。
日本学者荒山欲行将国内分为发达和落后地区,根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建立了三产业两地区的凯恩斯学派国民收入模型,根据该模型得出结论:(1)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的产业转让并非是在牺牲发达地区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而进行的,而是发达、落后地区均可能从产业转移中收益;(2)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的转让,有提高落后地区就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倾向[3]。
卢根鑫认为,国际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就其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而言,主要有五方面:要素转移效应、结构成长效应、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提高社会平均资本的有机构成、加速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4]。
但总体上说,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入地还是转出地都是利大于弊的,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属于“非零和博弈”。可是,从2008年现在,粤东地区一共建立了6个产业转移园,虽然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重大的发展,但是无论与粤北粤西的产业转移的力度还是广度相比,都略显不足。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粤东地区现今的发展现状,找出粤东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这问题如何阻碍粤东地区产业转移的进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上一篇:跨国企业的低碳管理研究
下一篇: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分析

互联网+理念下专业会展品...

政府扶持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中国电子竞技产业的现状和发展研究

科技产业基地的运行机制研究【2047字】

大企业湜产业结构優化升...

加快推进我省农业产业化...

西部重点开发开放区承接...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