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技术地方化理论
1983年,英国经济学家拉奥(San jaya Lall)著有《新跨国公司—第三世界企业的发展》一书,该书从技术变动的角度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化发展提出了技术地方化理论。他认为小规模、标准化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通过技术变动仍然可以使其同样拥有竞争优势。利用技术地方化理论既可以分析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又可以着重强调形成竞争优势所特有的企业创新活动。刘易斯•韦尔斯也对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其是技术被动论;拉奥的理论主要强调企业技术引进的再生过程,认为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具有主动创新技术的能力,正是这种创新活动为跨国公司积累了许多竞争优势。
3)比较优势理论
1978年,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Kojima) 分析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状况,指出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东道国更多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他们的对外投资是从那些即将丧失和已经丧失比较优势的行业开始,通过发挥东道国和母国的比较优势而获得利润。该理论由此也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进行国际化经营发展的基础理论。
2.1.3国际化发展新理论
1)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20世纪80年代,国际经济学者提出克服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存在所谓片面性和局限性问题的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指出对外直接投资的产生是投资直接诱发要素与间接诱发要素产生的,其中如投资国拥有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及信息等直接诱发要素是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所产生的主要要素;间接诱发要素包括东道国投资环境、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和汇率波动、投资国鼓励性投资政策和法规、国际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和一体化以及国际协议及法规等等。对外直接投资多数情况由上述直接诱发要素和间接诱发要素组合产生。
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从新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强调包括经济政策、宏观经济、投资环境和法规在内的间接诱发要素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作用重大。但该理论也有不足,它没有对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规律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而只对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初步分析。
2)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论
20 世纪8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汇率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论。该理论已成为分析美国大量企业被外国兼并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大幅度波动的重要理论,到90年代,关于该理论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
这一理论认为,对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短期内大幅度波动的现象,以往传统的国际生产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都无法解释,并认为汇率的变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短期巨大波动。
该理论的创新之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短期内巨幅波动现象,并且进一步阐述了兼并型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大幅度变化和汇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以上内容,都要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与直接的国际竞争的学习、实践和借鉴中获得。
2.2企业国际化的内涵和发展基本路径
2.2.1企业国际化的概念
企业国际化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各国专家和学者对其的研究与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是指国内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市场竞争而成长为跨国公司的一个过程。在狭义方面,企业国际化包含企业产品“走出去”和企业自身“走出去”两方面内容,即主要是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所进行的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活动。
上一篇: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摩擦问题研究
下一篇:城市功能定位与会展业提升的互动发展研究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浅析我国列车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创新策略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网络剧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

洋家乐民宿经济对我国宅...

我国跨境进口电商直邮模...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