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的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在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对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要素的解释性理论。迈克尔·波特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开拓者,他认为,在能影响某国的一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数百种因素中,有四种要素影响较大,最为重要,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这一理论阐述的四种要素中,与本文想结合,不难看出许多有趣的点。
企业战略的作用不言而喻,作为与生产最紧密的部门,是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妥善经营,制定正确的营销计划,积极调整生产规模,增长从产品附加值,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其生产的产品自然竞争力强大。一国某产品的生产企业都先进,则产品竞争力何以不强?至于生产要素,它可以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种分类,触及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文气候、矿产资源等要素,而高级要素与人有关,比如物流水平、信息化水平、人力资源管理。波特认为,一国若想取得较大的竞争优势,从初级要素中找寻的竞争优势是相对较弱,不太稳定的;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能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则可以获得较为持久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所谓七分看人三分看天。需求条件指的是国内的消费者需求的大小,消费者的需求,反作用于企业生产,不仅体现在数量上,当本国的消费需求扩大时,企业的积极性会随之扩大,在迎合消费需求上,企业会通过生产创新,不断改善自己的生产技术,提高自己产品的性能,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从而提升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在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对于这部分产品的需求十分庞大,13亿人每天都要吃饭,如果能发挥出需求条件的积极作用,刺激农业生产的升级创新,品牌建立,则会大幅提升我国的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相关产业指的是,在一条生产链上,一种产业的前后相关产业,即其原料或者半成品的供应以及它所供应的产业。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采矿业的发达造就了鲁尔工业区,科学教育的先进促进了硅谷的兴隆,相关产业的作用功不可没。
除了上述的四大国际竞争力影响要素,政府政策以及世界市场的大环境也是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影响关键。近年来,很多国家对我国农产品树起许多绿色壁垒,一些地方开展贸易垄断,以及某些我国农产品出口国发生战争以及政治环境大变都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造成影响。国家政策中,某项检疫法的修改、农业补贴的调整、生产标准的变更,都会影响农业竞争力。
2。3产业内贸易理论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是国际贸易中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区分是根据产品贸易的发生。产业内贸易的含义是不同国家相同产业的贸易,比如越南向中国出口新百伦慢跑鞋,而中国则向越南出口耐克篮球鞋,我们可以称之为产业内贸易,因为这两种商品同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下的鞋类。产业间贸易是不同国家不同产业的贸易,比如中国某企业向日本索尼公司出口稀土,而索尼公司将制成品索尼电视出售给中国,一个是资源密集性产品,另一个是科技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贸易情况可称之为产业间贸易。通过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猜想出,产业内贸易的两国往往在该技术领域生产水平相近,而产业间贸易的国家通常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最初很多学者比较重视研究产业间贸易,因为不同的要素密集型产业可以较为明显的表示贸易差异,而产业内贸易研究的加强促使了贸易理论的全面与丰富,特别对于本文,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有利于解释中巴农产品贸易的现象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