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中叶,许多国际贸易学者对该理论开展了深刻的理论研究与细微的测算。德国学者哥鲁蓓与劳艾德基于H—O理论开展一系列调研,他们指出,各国物流的成本差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偏好、各国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南北半球季节差异乃至突发性事件都使得产业内贸易得以产生。比如南非的水稻是在3至4月份成熟,而中国的水稻一般是在9、10月份最旺,他们彼此因南北半球气候差异而产生了产业内贸易的条件。再如新疆进口哈萨克斯坦的木材木材平均每吨运费是1。2元,而云南的木材运输到新疆每吨是7元,新疆的木材企业则会更青睐于向哈萨克斯坦进行跨国贸易而非云南的本国贸易,产业内贸易由此产生。论文网
产业内贸易中,也会因为不同国家产品差异使得产业内贸易产生,主要表现在不同规格的同质量产品的贸易以及不同质量的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以汽车行业为例,德国汽车质量较高,性能安全,但款式变化较少,日本汽车性价比较高,造型具有现代气息,在德国你可以随处看见丰田马自达,而在日本也不乏消费者购买宝马、大众。另一种类型是垂直型的产业内贸易,比如一些国家使用质量较高的产品交易更多的质量较差的产品,从而满足国内生产需求。
2。4 竞合理论
古典经济学者认为,获取贸易最大化是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竞争”则是国际贸易中获取利润最重要也是最有力的途径。这一理论诞生于早期资本zhuyi国家进行原始积累,开展殖民掠夺,世界市场尚未完全形成的背景之下。如今,国与国之间关系趋于平等与紧密,世界市场形成,贸易全球化如火如荼的推进,“合作”成为了实现经济发展十分有效的策略。竞合理论是企业间的竞争是一种可以实现双赢的博弈。竞合理论的目标是实现共赢,确保企业之间形成合作竞争而非排他性的对立竞争关系。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通讯、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任何一家企业都很难垄断产业链的全部环节,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与其他企业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国家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相比企业来说则更为突出国家间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根据比较优势的理论要求国家参与国际分工以弥补单个国家自身的比较劣势。国家间的竞合关系也是通过企业来实现的,不同产业间或者企业群间的竞合关系不尽相同。
3中国巴西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分析
即便同为为“农业大国”,中国与巴西农业生产特点与方式却大有不同。中国的农耕文化有7000年之久,在古代,最具代表的农作物为稻、粱、菽、麦、薯、荠。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与交流,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呈现出南米北麦的大局面。在农产品种类上,粮食作为主要为水稻、高粱、小麦、玉米、青稞等。在农副产品上,我国的蔬菜、竹具、茶叶、禽畜、菌类产品较为有特点且产量较高。对于一个农业大国——中国而言,在农产品贸易上的国际竞争难以避免。文献综述
表4。1 2010年到2015年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量
出口指标 2014 2013 2012 2011 2010
活猪出口数量(万头) 173。32 168。00 164。00 156。00 173。00
活家禽出口数量(万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