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以其前所未有的密度向大城市滚滚袭来,并向周边城市辐射,城市化脚步也明显加快,而带来的城市病问题也凸显出来,特别是城市道路拥挤问题。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截至2010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9086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 3%。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9月底,全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情况。这些数据不仅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年增速快,同时反映出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并且一些二三线城市也陷入交通问题的泥沼。
而浙江省会杭州作为当前主要经济城市和旅游城市之一,是中国东南重要交通枢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张,主城区承担着巨大的交通压力,而在某些路段的高峰期堵车更让大多数车主抓狂,发出“难道真的只有填了西湖解决拥堵?”的感慨!虽然某些国家在解决城市拥堵的问题上取得了一些显著效果,但是介于杭州特殊的地域形态,经济条件,社会基础,民众文化等我们并不能全部照搬他们的经验模型,只能根据杭州自身的城市道路特点和拥堵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作出合理的规划,制定可行的策略,才能有效缓解路段交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调查,截止至2013年10月,杭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已到达250万辆,相比同期增长13.5%。这种猛烈的膨胀式增长速度让杭州患上了道路拥堵的城市病,伴随而来的事故多发,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的问题接踵而至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情绪和身体健康。如此庞大的机动车量挑战着杭州城市交通负荷底线,关于如何缓解杭州城市交通压力成了城市化进程的当务之急。在“限行”“限牌”等措施正式落定后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杭州城区交通拥挤状况,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对长远的交通减压并不具根治作用。交通拥堵是基于多种因素(环境,道路,车流量等)彼此作用而产生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其本质是城市的交通供求的不平衡关系,产生交通供给滞后于交通需求的情况。缓解交通压力除了控制车辆之外,与城市道路利用率、管理等也有很大关系。本文试着从道路的合理规划,车辆运行方式等方面以实例入手解决道路拥挤问题,希望为其他路段的交通拥挤状况提供一个可选的优化方案。
2 vissim的简述
VISSIM为德国PTV公司开发的一种微观的、基于时间间隔和驾驶行为的仿真建模工具,可以分析各种交通条件下,如车道设置、交通构成、交通信号、公交站点等,城市交通和公共交通的运行状况,辅助分析预测交通堵塞的地段和原因,对城市规划、交通工程、和交通管理的有关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
交通仿真器和信号状态产生器共同构成了VISSIM,两者通过接口交换检测器数据和信号状态信息。VISSIM可以在线生成可视化的交通运行状况,也可以离线输出各种统计数据[3]。
VISSIM的核心模型是Wiedemann在1974年建立的生理-心理驾驶行为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如果后面车辆的行驶人认为其与前面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他期望的安全距离时,就开始减速。因为后方车辆的行驶人不能很准确地判断出前方车速,从而使得后方车速会在一定时间内小于前方车速,直到两车车间的距离达到另一个期望的安全距离时,后方车辆行驶人才会开始加速,这样循环反复,形成一个加速和减速的迭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