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A股 2004年前 ROE 1396 IPO前后一年 中值 -60。92%
沪A股 2002-2005 ROE 236 IPO前后一年 中值 -73。73%
中小板 2004-2006 ROE/T 98 IPO前后两年 均值 -67。82%
创业板 2009-2010 ROE/IT 130 IPO前后一年 均值 -87。67%
其中, ROE/T表示净资产税前收益率,ROE/IT表示净资产息税前收益率。
由上述数据可得,在我国,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下降的现象也是极其普遍,然而我国以总资产收益率衡量的上市公司IPO前后经营业绩平均下降幅度超过百分之五十,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平均幅度。目前解释IPO后经营业绩下降的原因有诸如市场时机理论,即公司的择机上市行为,由过度投资而引发的产能严重过剩,从而致使企业经营业绩下降。而在我国,盈余管理行为被认为是影响上市公司IPO后经营业绩的重要原因。论文网
2。4 IPO效应的研究意义
由于IPO能够给公司或者企业带来强大的资本支持,这意味着企业能够拥有许多更好的发展条件,故而企业都会想尽办法来争取IPO的资格。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和公司的数量都在随之不断增加,而伴随各种企业和公司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达到IPO水平的公司也越来越多,而原本作为一件对于公司发展有利的融资方式,IPO后经营业绩的下滑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故而,对中国上市公司IPO效应进行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针对投资者来讲。本文认为投资者能够了解上市公司真是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对于投资者而言,从资本市场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选择合适的投资领域。唯有确定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否不受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人为控制、真实有效,才能避免投资者因为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而造成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希望根据本文对IPO效应的相关研究,可以让投资者可以对上市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抱有更加谨慎和理智的判断。
(2)针对监管机构来说。监管机构的需要更明确的维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管机构有责任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作出更为严格和合理的审核,以确保上市公司的的财务报告并没有受到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人为操控。与此同时,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审核上市公司并辨别出哪些公司和企业是否经营业绩并不如它的财务报告那样光鲜亮丽,并且建立更加合理严格的机制来审核监管上市公司提交的财务报告,从而避免IPO业绩严重变量的恶性时间,或者其他上市公司丑闻的发生,保证证券市场能够健康稳定的运行。
(3)针对学术界而言。对于学术界而言,尤其根据我国的相对来说更为严重IPO效应,很显然盈余管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我国的学术界一直以来将非预期应计作为IPO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依照本人的观点来说,宏观的经济政策和行业波动,微观的企业行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与企业内外的结构如何完善应该是我们应该着重关注的地方。这几个方面希望将来可以是有关上市公司IPO后运营业绩变动研究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