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及抽样方法论文网
本研究样本人群来自中美合作课题——《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2015年的数据。该研究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每个省,按经济水平将城市分成大城市及中小城市两类,各抽取1个城市(通常以省会作为必选城市,另一个则在经济发展状况较差的中等城市中随机抽取)。农村按经济发展水平分成高、中、低三类地区。在经济水平中等的地区,抽取两个县。在其余两类地区,各抽取1个县。即在每个省,共抽取两个城市和4个县。在每个城市或县,按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确定4个调查点。县为县政府所在地的一个居委会和3个村;城市则为2个城市居委会和2个郊区村[10]。本研究选取黑龙江省的调查数据,除去孕妇、乳母和严重缺失的数据,选择年龄≥18周岁的成人为调查对象,将调查收集到的其基本情况数据、膳食调查数据与体格检查数据整合成一份完整的研究数据库。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查阅法
以“膳食结构”、“营养状况”、“收入水平”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医学资源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检索期刊文献,通过阅读国内外文献,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了解研究背景,整理出收入水平对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影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2。2。2 问卷调查法
使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 2015年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详细丰富的膳食资料、收入状况、体力活动水平及体质状况、女性健康状况和居住地医疗服务状况等内容,其中涉及到本次研究内容的问卷主要包括住户调查、个人调查、膳食调查和体格测量四个部分。
住户调查主要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和家庭经济情况;个人调查主要提供详细的人口学资料和收入情况;膳食调查采用连续三天24h膳食回顾法和三天家庭调味品称重法获得调查对象的膳食资料。体格测量是由专业工作人员采用标准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测量,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并填写问卷。
2。2。3 数理统计法
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21。0对所收集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等基本人口学特征以及膳食情况做出描述。对不同性别、年龄、调查点(即城乡)、民族、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收入水平的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和营养状况做单因素分析。利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以各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为因变量,以基本人口学特征和收入水平为自变量,分析在调整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对居民各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的影响;利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以营养状况为因变量,以基本人口学特征和收入水平为自变量,分析在调整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收入水平对居民营养状况的影响。
2。3 指标判定方法
收入水平划分依据:由2014年家庭总收入、个人年收入和家庭人口数计算出人均年收入,再将人均年收入升序排列,分成三等分,即分成低、中、高三个收入层次。
膳食结构:即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11]所包括的谷薯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禽畜肉类、蛋类、乳类、豆类、烹调油和食盐的每天摄入情况。
营养状况:将体质指数(BMI)作为衡量营养状况的指标[12],即BMI=体重(kg) /[身高2](m)(kg/m2)。BMI<18。5为成人营养低下的指标;BMI在18。5-23。9之间为正常;BMI在24。0-27。9之间为超重;BMI≥28为肥胖。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