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有的学生在理解“苹果的数量为x,橘子的数量比苹果数量的3倍还多1,则橘子的数量可表示为3x+1”时摸不着头脑,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抽象思维概括能力差,思维品质发展滞后。
(二)外部原因
1.教师因素
由于教师职业的清贫辛苦以及社会功利化思想或多或少对教师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结果使一些教师不热爱本职工作,不安心现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讲课只是敷衍了事,教法乏味单调,授课内容缺乏层次,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谩骂和冷嘲热讽,难以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辅导、诚心鼓励,这样,严重挫伤了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以及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自身的错位对学困生的出现有一定的责任。首先教师把自己预设成教学当中的主体,反而把真正的主体—学生客体化了。比如,在教学方法上单纯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导致少年儿童内在学习动力缺乏。
2.同伴群体
学困生在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的同伴群体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学困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在学习上没有优秀的同伴作学习的榜样,就会受周围不良学生的影响。抑或是学习上优秀的学生群体,在学习上孤立他们,冷落他们,不把他们当做集体的一员,反而认为他们拖了班集体、小组的后腿,同伴群体这些消极的态度会深深地伤害到学困生,严重地挫伤学困生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处于内疚的状态。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3.应试教育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虽然极力倡导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在唱“主角”。应试教育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忽视知识的消化和巩固,一味赶进度,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而非知识的接受过程,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态度以及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大搞题海训练,盲目地提高难度,专注于提高优等生的成绩,只注重班级成绩的平均分、优秀率等,无暇顾及学困生,从而加剧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使学困生成为了一个更加孤立无援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