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个人性格、宗教信仰、时代环境、文化差异等角度分析堂·吉诃德形象的民族性及其精神普遍性等文化内涵。将目前国内外对于堂·吉诃德与中国文学形象(阿Q、狂人、“莫须有”先生、孙悟空等)的比较研究进行综述整理,从堂·吉诃德的真诚善良、执着追求理想的人性光芒、崇尚自由与向往个性解放、平等的人文zhuyi情怀等各角度,分析不同学者对于堂·吉诃德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以便更好的理解堂•吉诃德与中国文学形象的相互观照的文化意义和目前存在的误区,促进该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完善。70836

毕业论文关键词:堂•吉诃德;中国文学形象;比较研究综述;误区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onal character, religion, age aspects such as environment, cultural differences (Don Quixote) image analysis Don Quixote of national character and spirit of the universal culture connotation. Will be at home and abroad (Don Quixote) for Don Quixote and the image of Chinese literature (Q, a madman, "supposed" to Mr, sun wukong, etc.) were reviewed,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Don Quixote) from Don Quixote sincere kindness, persistent pursuit of the ideal human nature ray, advocating freedom and inpiduality liberation, equality of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so on various Angle, analyzing different scholars (Don Quixote) institute for Don Quixote's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hall, [conception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mage of cultural significance and the existing erro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perfect in the field of study.

Key words: Don Quixote; China literary image; comparative study review; misunderstanding

历代学者将堂·吉诃德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各类形象加以比较、研究,其中,与阿Q的比较研究最早、最盛。近年来,又出现了与狂人、“莫须有”先生、贾宝玉、孙悟空等形象的比较。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对堂·吉诃德与阿Q、狂人,以及莫须有先生、孙悟空的相关对比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希望通过本文,帮助读者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中西方相关文学形象有系统的认识,分析相关研究的文化内涵,以便我们对没有深入的同、异方面进一步探究,找到新的对比切入点,及时发现比较中存在的误区,更好的理解堂·吉诃德形象与中国文学形象的相互观照。下面,我对近年来学者对堂·吉诃德与中国文学形象的比较研究略作综述。

一 堂·吉诃德与阿Q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写于1921年12月,在文章发表后不久就有学者将阿Q和堂·吉诃德进行对比研究。在1940年代初,荷影的文章就刊发在《海周报》“一般人都把董吉诃德与阿Q‘无意间’并列起来。”[1]这表明堂·吉诃德与阿Q的形象的相似性比较研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自80年代起,学者从堂·吉诃德和阿Q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行为、精神胜利法、美学构成(悲剧性与喜剧性)以及从异质文化角度、跨文明比较,并结合鲁迅和塞万提斯的个人观念及生活环境﹑美学思想等方面探究作品中小说主人公的异同。同时,还运用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等研究方法进行对比展示。

 1980年后出现了优秀的研究论文:《堂·吉诃德和阿Q纪念鲁迅先生诞辰一百周年》(1981)、《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研究》(1982年)。这些论文从时代环境、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等角度分析其相似性。之后,有学者采用平行研究以及影响研究的方法,对阿Q和堂·吉诃德的思想行为、美学品格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如《借鉴与突破:阿Q与堂·吉诃德之比较》(1994年)从影响研究的角度,着重探究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对于堂·吉诃德形象的借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突破。《阿Q与堂·吉诃德》等则从主人公堂·吉诃德和阿Q形象的悲喜剧交融的角度进行比较。他们的迂腐个性和落后意识表现出他们无视时代的变迁,恪守陈旧的道德观念和生活准则。其次,有文章提出堂·吉诃德的“行侠”与阿Q的“”都是盲目的,[2] 并指出这些差异源于主人公社会底蕴和美学意味的不同。

上一篇:德伯家的苔丝悲剧的个人因素
下一篇:乌托邦小说创造的社会与社会文化间必然的辩证关系

《千与千寻》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林地居民》中的视角转...

清末民初的广东媒妁与社会变迁

晏殊与晏几道二晏词风之异同

1917-1937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平民教育

北魏平城墓志与邙山墓志...

良知与诗思王阳明诗歌世界初探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