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主要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在处理好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时,使学生对学习更加具有活力。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的高中生,智力接近成熟,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变,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高中物理相对于初中物理,在教学难度和教学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富有教师个性的教学风格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和研究,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由师生关系为主的课堂转变为以朋友关系的课堂,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高要求。
1。1 教学风格
1。1。1 风格
“风格”一词由来已久。在古代西方,“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στ”,本义为一个长度大于宽度的固定的直线体,后来古罗马作家特伦斯的著作中,“风格”一词演变成书体、文体的意思,表示以文字修辞表达思想的一种特定方式。后来由希腊文传入英文、德文等其他语言,英语中的“style”和德语中的“still”都由此而来。在古代中国,“风格”一词最早是讲人,专指人的品格、作风、风度等;“风”指人的体态;“格”指人的德性;正好是指评价人的品貌之意。在魏晋时期见葛洪的《抱朴子》中,就专指人的风度品格;在南宋时期的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指文章的格局,开始从人向文章转变;至唐朝时期,“风格”已经被用作品评绘画艺术的用语。
现在,“风格”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艺术领域,用来表示艺术作品达到一定高度。曾经说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1] 。可见,艺术作品的创造应具有其独特的风格,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1。1。2 教学风格
(1)教学风格概念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发现关于教学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还无法形成统一的共识,其主要代表性观点大体有如下表述:
国外研究者的代表性观点:第一,方法论:B。Fischer和L。Fischer认为教学风格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造出来的一种教学气氛。Joseph。S。Renzulh和Linda。H。Smith 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日常教学过程中习惯性的教学方法,很少受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改变,具有鲜明个性和一定稳定性的特定。第二,要素论:邓恩(Dunn)认为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设计、组织、管理、思想、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学生分组和教师评价。这八个不同的教育要素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风格。第三,互动论:海曼(Hyman) 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改变其中任意两个因素,都会对整个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关注此种因素的变化。第四,行为论:Cary Conti 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其教学思想的实习需要通过班级教学这一中介。第五,决策范型论:穆斯卡·莫斯顿认为教师为了选择最合理的教学行为和学习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需要识别各种决策范型,深入了解各种范型中的特殊决策以及各范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种决策范型即为教学风格。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