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的社区建设在探索和改革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社区建设也成为了许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焦点。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对社区居民参与进行了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分析居民参与的动力因素方面,孙璐在《利益、认同、制度安排——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一文中提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追求共同利益和追求情感满意价值认同,简而言之就是‘利益驱动’和‘认同驱动’。从理性选择的角度看,个人参与公共事务是基于共同利益,因此群体团结的程度是与个体对于群体的依赖程度有关。社会认同理论对于群体参与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认为很多个体参与公共事务是由于群体认同,个人的群体认同程度与其参与群体活动和行动有正相关。”
在《居民社区参与的动力机制分析》中,肖富群提出:“社区建设的基本要求是‘自治’,这就是人们寻求居民社区参与动力的突破点,即要从居民自身找到社区参与的动力。所有原因在理论上都归于一点:居民的社区参与行为无法实现其价值或者最优值。所以他提出了居民的参与行为遵循交换原则和理性选择原则。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遵循这种原则。首先,社区公共事务应当体现居民在生活、工作中的实在利益;其次,社区公共事务应该要多样化;再次,社区公共事务要有社区自身的特点。”
其次,由于我国社区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因而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和障碍,与西方国家的成熟社区相比,在我国的社区建设和发展中社区居民参与不足的问题表现的尤为明显。孙璐在《利益、认同、制度安排——论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影响因素》一文中总结现存的问题主要是制度供给不足,国家在促进社区建设时对居民参与的制度建设缺乏足够的重视。首先是从法律上和行政上给予社区的权利不够;第二是缺乏社区参与的制度环境,使居民缺乏公共利益代表机构;第三是对社区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缺乏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起到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在《武汉市居民社区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一文中,李霞、陈伟东对武汉市居民社区参与进行调查后,认为“主要的问题是:个体化参与多,组织化参与少;本地式参与多,外来式参与少;政治性参与少,非政治性参与多;参与意愿高,参与效能较低;参与主体单一,总体参与率低;执行性参与多,参与层次不高;社区参与制约因素多,除生活水平、居住年限、年龄结构等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因素:社区“公民意识”薄弱;社区安全管理严重;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社区居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等。”
再次,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些学者对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具体方面进行了研究。陈宁从观念、社会、制度等方面阐述了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不足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激发了社区居民的内生力,提高了居民的参与度;构建以人为本的客观、公正的社区文化建设评价机制;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政府资助机制和社区自身的融资机制;协调好主流文化和社区亚文化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各种资源,为居民的文化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张卫、张春龙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居民参与的实证分析》一文中认为“居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区文化建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居民的广泛参与也是社区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动力来源。他们从居民参与社区文化的差异性、社区文化活动的目的性、社区文化的内容、社区文化的角色四个方面分析了居民参与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应基于居民参与目的,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
- 上一篇: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下一篇:图书馆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
-
-
-
-
-
-
洪泽湖常见水生经济动物资源现状的调查
浅议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策划意识
松节油香精微胶囊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浙江省嘉兴市典型蔬菜基...
msp430g2553单片机高精度差分GPS技术研究
数据采集技术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糖基化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的影响
油画创作《舞台》色彩浅析
高校计算机辅助教学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