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培养制造业信息化各类人才16
结 论17
致 谢18
参 考 文 献19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选题背景
2015年5月20号,“中国制造2025”的纲领, 2015年6月2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被国务院分别提了出来,“中国制造2025”即将步入实质性的推进期。
作为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制造业。同样也是我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要发展区域。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形式是制造大国,但仍然不属于制造强国。当前我国新时期发展经济最重要也是最迫切的就是为了中国制造创造新优势,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2013年以来,“国家经济不能泡沫化,要靠实体经济进行强化”,“深入提高工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入贯彻创新水平,推动创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这些都是2013年以来,总先后提出来的制造业的新要求。
2015年3月15日,在李克强总理提出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来了对于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要求我国从制造大国加快转变为制造强国。这个消息的提出,使得中国制造业十分振奋,同时也引起了国际方面的高度关注。2015年5月8日,我国推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计划标志就是在2015年5月8日,由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纲领。
1.1.1 选题意义
自从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的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证明了一个定律,那就是“如果制造业不够强大,那么国家和民族也不会走向强盛”。让中国的制造业具有国际竞争力,这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文护我国国土安全、成为世界级大国的必经之路。
当今我国制造业面临着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的挑战及机遇。倘若我们能够跟上这次世界范围内的产业信息化变革,同时将这次机遇同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改革进行很好的融化,共同推动,这无疑将使我国的工业化和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速度大大提高。
我们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时代之所趋,大时代之所趋。在推动制造业改革的过程中,具有创新能力同时具有信息技术的制造业人才毫无疑问将会是推动这场重要改革的中坚力量和重要因素。政府作为大环境的文护者与创造者,在提升制造业信息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德国制造业人才的素质毫无疑问是世界上顶级的。这一切都得益于德国的教育体制。德国教育特别重视对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在培养人才的高校建设方面,德国集中开设许多工程以及自然科学专业类的工业技术大学,其中类似于慕尼黑工业技术大学、亚琛工业技术大学等都是世界范围内文明的著名工科院校,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为德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培养了一批又批的人才。1960年中后期,德国创造性的建造了一类特殊形式的大学,他们称之为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这类大学十分注重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应用发面的技术应用以及将知识进行商业化转变的研究是这类大学所关心的。这类大学学制比一般的工科大学要短一些,同时对于专业的实践取向性比较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攻读这类应用技术型大学。目前这类大学已经扩大到170所。[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我国而言,面对来自于美国,日本制造业的长期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工科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本文将对中国制造业推动信息化改革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总体上包括建设我国的制造业信息化的方法,具体包含如下内容:
- 上一篇:电子商务企业社会责任及监管研究
- 下一篇:减振器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