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消费者行为定义的国外文献综述如下表2-1所示:表格 2—1消费者行为学定义综述定义 资料来源
以非转售为目的的购买行为。 Nciosai(1968)
个人评估、取得和使用具有效用商品和服务的决策及行动过程。 Demby(1974)
一切与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相关活动、意见和影响。 Willimas(1980)
为满足需求而进行对产品、服务、构想的寻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置过程。 Schiffilina&Kank(1991)
即个体获得及使用经济性商品或服务,个人购物行为过程包括导致和决定的决策过程。 Engal、Blackwell&Kollat(1994)
关于个人、组织和群体如何选择、购买、使用及对产品、服务、观念及经验以满足需求的过程 Kolter(1997)
个体如何获得、消费、处置产品与服务时采取的活动。 Engal、Blackwell&Miniard (1995)71275
在电子商务购物行为研究中,国外文献研究普遍较多。获取数据能力较强、并且多数学者从消费者角度、消费者心理角度以理性行为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科技接受模型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而分析消费者行为的驱动因素。
国外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对在线购买意愿研究主要有:1999年jarvenpaa发现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影响在线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要因素是网络感知风险和个体态度[11];同年Bellman发现了一个在消费者在线购物心理特征和购买意愿之间的联系中的特点,即我们可以通过在线消费者搜寻想要及将要购买产品相关信息更好预测消费者行为[12];Belanger,Smith&Hiller在2002年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线消费者通常只会在信任状态下留下个人信息[13]。论文网
消费者行为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决策行为。表现在消费过程中一系列购买决策的行为。在国外学者更深层次的研究后发现并总结出的基于消费者心理对在线购买意愿研究主要有:EBK模型等等。EBK模式又称恩格尔(Engel)模式,是目前消费者行为学中,比较完整而清晰的一個理论。由恩格尔(Engel)、科特拉(Kollat)和布莱克微尔(Blackwell)三人于1968年提出1984年修正而成。[14]EBK模型是一种解释性的模型,即在假定消费者理性的前提下,且考虑购买后效果与预期的一致性,预测准确性较高。这种模型下,购买决策过程的主要活动由需求认知、信息搜寻、选择性估价、购买及购买后评价组成。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角度的对在线购买意愿研究主要有:Lei·dachen&Justin Tan(2004)对在线消费者购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个研究是以技术创新扩散模型和技术接受模型为基础的引入五变量分别是:感知网络可靠性、感知使用感、感知购物实用、感知服务质量、感知便捷及兼容性。[15];同年,Hung·Pinshin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在线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有五个:网站进入成本、网站进入安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消费满意度等,且对在线消费者购物行为产生积极影响。[16] Chen and Tan将TAM与创新扩散理论IDT相结合,对TAM模型进行一个扩展。添加了两个新的影响因子;感知信任和感知服务质量。[17]Van der Heijden也对TAM模型进行了新内容的补充,即假设除了感知易用和感知有用外,对商家信任和感知风险也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基于理性行为模型角度的研究有:Cho(2004)和Verhoef,Langerak(2001)将理性行为模型TRA应用于对在线消费行为动机的研究中。[18][19],且在上述两个研究之中,主观规范都没有做为考虑的要素。在理性行为模型中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人有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但是我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之中行为也并非完全理性,有时收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导致这一假设并非完全实际成立。类似于一种理想假设状态下。所以仍然需要进一步改善。Vijayasarathy(2002)提出影响个体对在线购物态度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消费风险、购物经验、产品感知、客户服务。即个人主观规范受主要受家人朋友对在线消费态度影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