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宋代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历程

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出现为山水画的创作提供了理论的基础,为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由此我将从山水画空间理论形成的渊源和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建构与发展两大方面进行阐述。

2。1空间理论形成的渊源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非常与众不同的文化现象,它是用笔墨来表现自然万物,也是以笔墨为载体去表达人对于世间万物的情感与感受。众所周知,思想指导着人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在山水画发展的过程中也是自然而然地融入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山水画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山水画艺术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以这样的表现形式被诠释着。在本民族文化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下,山水画艺术不断的前进、发展,近而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示出我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独特魅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在受到“以人为本”的儒学、“天人合一”的道学、“梵我合一”的禅学的三大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人与天地万物并生的思想观念,山水画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产生了“寄情于物”、“触景生情”的创作思维模式,促使中国山水画空间理论的产生。

2。2空间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中国的山水画历史悠久,山水画从晋朝起创立,虽然处于萌芽时期,但是为后来山水画空间表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动乱的环境,使得各种文化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与融合,与此同时当时人们的思想非常的活跃,山水画在这样一个背景的推动下发展极其迅速,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凡三段山,画之虽长,当画甚促,不尔不称”[1]的理论,全文谈论了画作的“置阵布势”为后来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之后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书中的“六法”,其中第五法“经营位置”就是在顾恺之山水画理论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在各种文化思想和动乱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宗炳创作出《画山水序》,这在山水画理论发展之初对山水画空间表达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宗炳提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2]这体现出他对画面整体空间表达的艺术理念,通过咫尺的画布,能够描绘出千里之景的效果。相较于宗炳,稍晚于他的王微在他的《序画》著作中明确的表明了他在绘画空间的设置上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山水画不能像画地图那样进行刻板的描绘。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在书中提出了重要的绘画理论“三远法”,即:“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眸之色有明有晦。”[3]在山水画空间表达的创作中突出了“远”的重要性。论文网

继郭熙提出“三远法”之后,虽“三远法”已较细致地解释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布置的方法,但它还是不够深刻。宗白华先生说:“由这‘三远法’所构的空间不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而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4]宋代沈括完成了“三远法”理论的提升和完善。它的《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话:“又李成画山上亭馆及楼塔之类,皆仰画飞檐,其说以为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屋檐间,见其榱桷。此论非也。大都山水之法,盖以大观小,如人观假山耳。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见一重山,岂可重重悉见?兼不应见其溪谷间事。又如屋舍,亦不应见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东立,则山西便合是远景;人在西立,则山东合是远景。似此,如何成画?李君盖不知以大观小之法,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岂在掀屋角也?”[5]从这我们可以知道,沈括的“以大观小”的山水画空间表达方法,可以说是对三远法的又一突破。

上一篇:周昉仕女画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下一篇:浅析《不忘初心》中的场景设计

浅析《不忘初心》中的场景设计

浅谈《桂林山水》创作体会

傅抱石抱石皴对山水画发展的价值

蓝瑛及其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浅析吴冠中水墨画中的构成元素

龚贤四要及对山水画创作的启发

浅析席勒自画像风格形成的原因

在华外资品牌代言问题探讨+文献综述

护理學专业學生实习前的...

物理学史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

《爸爸去哪儿》对居民出...

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

Android签到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上虞市中小学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状况调查

经济新常态下A股市场功能定位与发展研究

我国跨境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制品库存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