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例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公民自愿无偿献血是为临床治疗。抢救患者提供用血的保障,是一种高尚的无私奉献行为。为献血者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和献血安全是血站人的职责所在。通过对181例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确保献血者安全。报道如下论文网。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在涪陵区中心血站无偿献血中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181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92例,女性89例,年龄19~53岁。所有无偿献血者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及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执行体检和采血。
1。2献血不良反应的诊断标准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附录8对献血不良反应的程度进行分类。轻度反应:血管迷走神经症状,献血者有知觉,感头晕。眼花。心悸心慌等不适,伴面色苍白和轻度出汗;中度反应:渐进的轻度反应导致失去知觉,献血者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症状,体格检查显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四肢湿冷等休克样反应;重度反应:除上述症状外伴有惊厥,抽搐,小便失禁等。
1。3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无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献血者性别。年龄。无偿献血次数。献血间隔时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献血中或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时的症状。体征。处理措施及结果等,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调查,将所得信息填入相应的表格中。建立电脑数据库,将所得数据录入Excel表中,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2结果
2。1181例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181例献血不良反应中,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精神紧张因素66。30百分号(120/181)。睡眠不足8。29百分号(15/181)。空腹献血8。29百分号(15/181),其次分别为晕血晕针。血管穿刺疼痛。经期献血。其它,见表1。
2。2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程度分析181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中,轻度不良反应157例,发生率86。74百分号,中度不良反应21例,发生率11。61百分号,重度不良反应3例,发生率1。66百分号。轻度不良反应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组。
3讨论
从表1中反应出,在181例献血不良反应中,精神紧张因素占66。30百分号,是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精神紧张常见于初次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心率加快,全身小血管痉挛,发生一系列血管迷走神经症状,不良反应的程度以轻度为主,多发生于献血过程中。空腹献血。睡眠不足。晕血晕针。穿刺疼痛比例分别为8。29百分号。8。29百分号。7。73百分号和4。97百分号均为15例。此类献血者献血时机体的应激反应下降,采血时静脉穿刺的疼痛刺激作用可导致献血者脑血流量减少。或出现低血糖反应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1]。女性月经期献血引起不良反应的比例为3。87百分号。女性经期内由于经血流失极易发生生理性贫血,月经前后3d献血可反射性引起下腹疼痛,血压下降等症状的发生,而且经期献血者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下降,不利于临床患者的身体康复[2]。
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教育力度,扩大公民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知晓率;严格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征询和体格检查,确保符合献血要求,避免睡眠不足。空腹。经期的献血者献血;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主动与献血者交流和沟通,增加献血者对工作人员的信任度,增强献血者的自信心,缓解紧张情绪,对初次献血者,多给予关心和鼓励;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力保一针见血,以减少穿刺疼痛刺激对献血者产生的不适感;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献血条件,营造轻松欢快的献血环境;采血过程中切观察献血者状态,采血结束后,保证献血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确保无任何不适后方能离开,是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血站工作人员应具备正确识别和处理献血不良反应的能力,一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及时判断反应的严重程度,分析引起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对轻度不良反应者,将献血者平卧,取头低脚高位,松开领扣及领带,保持呼吸通畅,症状缓解后,协助献血者口服糖水;对中度和重度不良反应,经以上处理仍未恢复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注0。9百分号生理盐水及5百分号葡萄糖注射液;若惊厥超过5min,应立即给氧,同时向120求助或将其护送至附近医院救治。本研究中的181例献血者,在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后,均在5~30min恢复正常,切实保障了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和献血安全。
181例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