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其护理方法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入院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论文网,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百分号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百分号,效果理想(P<0。0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达95百分号(P<0。05);实验组护理后2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感染。3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百分号,低于对照组(4例水肿。5例重度疼痛。4例感染。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百分号)(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且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有效的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减少治疗中的并发症减轻疼痛,促进其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12(b)-0176-03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胀痛。色素沉着。浅静脉曲张及溃疡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目前,对于这种疾病临床上主要是以保守治疗为常规治疗方法,主要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虽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经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相对较多。此外,治疗过程中,由于对患者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使得该病的复发率较高。未能及时处理者,多数会并发慢性血栓形成后遗症,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并造成患者长期病痛,严重者可以致残。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早期干预在临床上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1]。为了探讨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发生率及其护理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于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的入院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来该院进行诊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16例女性,24例男性,患者年龄为(40~76)岁平均(46。7±0。8)岁,病程为1。2~6。5月,平均(4。2±1。1)月;实验组17例女性,23例男性,患者年龄为49~84岁,平均(49。4±1。4)岁,病程在1~6月,平均(3。5±1。4)月。研究中,实验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两组患者均对其治疗方案等完全知情。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程(n,x±s)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急性DVT采用溶栓治疗或手术取栓,但目前首选何种方法尚有争议并采用溶栓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溶栓包括溶栓。抗凝。祛聚三部分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加压快速推入50万U尿激酶混合50ml0。9百分号生理盐水,尽可能在5min内推注完毕,然后继续静脉滴注25万U尿激酶混合250ml0。9百分号生理盐水中,8h滴完。患者连续使用7天为1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抗凝。溶栓。祛聚综合治疗,如皮下注射肝素2次/日及静脉滴注扩血管药物如丹参等[2]。
1。2。2护理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具体方法如下:为让患者在治疗时能够自觉注意,需告知患者在入院前后的相关事宜,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等减少。
实验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干预。下肢DVT引起的下肢胀痛容易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部分患者内心不免出现焦虑。害怕等心理,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治疗。因此,患者治疗前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向患者简单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其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消除患者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2)高危因素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诱因较多,临床上高危因素也相对较多,常见的有:如外伤手术感染等引起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导致DVT的三大因素,但血栓的形成并不是单独一种因素就可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病多发于如各种手术。骨折固定。重病卧床。长时间静坐等各种制动状态。临床上,要加强患者护理,加强对其高危因素进行评估,并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同时,医护人员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动态记录患者皮肤温度。血液粘稠度指标。出凝血指标等,对于出现异常情况要提高警惕,并采取动态监测等方法进行处理。(3)加强日常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过程中更多的时间是在自己的病房中度过,通过早期干预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消磨时间,确保患者根据预定的护理步骤进行护理,减少患者治疗痛苦。(4)溶栓护理。DVT的治疗是在原有疼痛肿胀的肢体上进行静脉穿刺,治疗前医师应该加强患者血管等因素评估,用手指沿着血管等方法进行按压,一般选择小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且掌握正确的拔针按压方法。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时应该加强患者运动指导,提高患者自身免疫。但是,在运动时要控制好运动量,避免大力度运动而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5)饮食指导。患者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向患者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和饮食之间的关系,尽可能让患者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平时多让患者饮食蔬菜。水果等,并让患者多饮水[3]。
1。3统计方法
该研究均采用SPSS16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百分号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百分号,效果理想(P<0。0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达95百分号(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该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2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感染。3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百分号,低于对照组(4例水肿。5例重度疼痛。4例感染。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百分号)(P<0。05),见表3。
表3两种护理方法的患肢水肿疼痛和感染情况
3讨论
因各种手术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的主要原因,这种疾病机制复杂,诱因也比较多,并且在患者骨科大手术后3-5d内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凝结,使得血液停留在患者静脉中,继而引起白细胞的大量聚集,造成患者内膜等发生损害。对于这种并发症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引起患者肺栓塞。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等,严重患者甚至出现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从DVT发病原因来说,患者要想形成深静脉血栓必须具有以下三个条件,即:血管壁损伤。血流瘀滞。凝血功能亢进。目前,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临床上对于这种疾病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且患者治疗过程中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后长期治疗效果不理想,后遗症较多,药物依从性较差[4]。因此,临床上探讨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早期护理干预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使用较多,并取得理想效果。该研究中,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百分号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5百分号,效果理想(P<0。05);对该院治疗总体满意实验组高于对照组达95百分号(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5]结果类似。早期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多,这种护理模式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治疗成功率,它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范化的内容,是一种责任心加爱心的延伸,其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心理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一些临床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肿胀。溃疡。疼痛等症状,再加上患者长期治疗心理不免会产生消极。恐惧等心理。心理护理能够让患者知道自己的治疗方法以及护理效果等,消除患者消极心理,使患者能够更好的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避免患者拒绝治疗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2)抗凝。溶栓及祛聚治疗的护理。目前,临床上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缺乏理想的根治方法,常规方法更多的采用抗凝。溶栓及祛聚治疗,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加强患者护理,用药前要加强患者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检测,并且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性疾病,并且患者用药过程中要对其肝肾功能进行动态监测。此外,患者治疗过程中要加强凝血酶时间监测,将其值高于对照值1。5倍。患者用药后要加强患者生命特征监测,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头痛。意识模糊等症状,对于出现异常患的者要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干预,降低颅内出血发生率。最后,患者治疗后要加强保暖等护理,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可以联合采用阿司匹林。双嘧达祛等?聚药物辅助治疗[6]。
(3)肿消。止痛等护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且多数患者出现肿胀等临床症状,为了减少患者疼痛等临床上可以采用肿消散进行治疗,这种药物主要有:芒硝。冰片等组成,药物根据一定的比例加入三黄散。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芒硝临床上能够帮助患者脱水,冰片则能够增强患者皮肤通透性,三黄散则具有活血化瘀等作用,临床上采用这种药物能够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患者用药治疗时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等适当的增减药物剂量,并且患者治疗时要加强患者皮肤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等,并准确控制好患者用药时间并对其进行及时更换[7]。
(4)鼓励患者加强锻炼。治疗后,很多患者会出现侥幸。盲目兴奋等心理,再加上部分患者耐受能力不强,心理素质不好,再加上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等,难免会出现厌恶或过激行为。此时,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坚定患者的信念,需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稳定患者的情绪,并多与患者进行沟通。待患者病情恢复后,需加强患者肺部功能训练,以帮助患者肺部功能恢复,这样既能使患者的自身免疫得到提高,还能早日康复。但是,应该根据临床情况使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并且要控制好运动量,以免适得其反[8]。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护理后2例重度疼痛。2例发生感染。3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百分号,低于对照组(4例水肿。5例重度疼痛。4例感染。6例出现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百分号)(P<0。05),这个结果和相关研究[9]结果类似。根据本人经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可以及时更换治疗方案。但是,该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实验组病例数相对较少,且患者临床症状等差异不显著;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存在较大人为误差,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10]。
综上所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较高,且其形成原因较多,临床上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效果理想,能够促进DVT的早日康复,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