㈣ 我国欠缺“过劳死”的预防制度9
五、IT业“过劳死”的防范措施9
㈠ 我国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监督机构10
㈡ 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改善员工工作环境10
㈢ 建设真正办实事的工会10
㈣ 社会监督要到位10
㈤ 劳动者应树立维权观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11
参考文献12
致 谢13
附 录14
IT行业“过劳死”的防范研究
2015年1月25日,33岁的前缔顺网络副总林旭因心脏衰竭、心肌梗塞去世,人们开始重新把焦点放在“过劳死”这一话题上。“过劳死”问题的由来、现状、法律保护以及如何避免成为大家讨论的重点。近年来,不断出现IT行业的高管和员工猝死,人们看到“过劳死”频繁发生在IT行业,这一行业成为重灾区。我国IT行业“过劳死”呈现人数急剧增长、年龄下移的趋势。笔者通过整理最近十年媒体报道的IT行业“过劳死”的案例,综合分析IT行业“过劳死”现象现状。假如我们罗列这些年因过度劳动离世的IT从业人员,这份名单会很长。由此可见,从事IT行业工作的劳动者在高压下打着亚健康与疾病的擦边球,甚至导致死亡。IT行业的发展不能建立在透支个人健康、甚至威胁生命的基础上,因为这不仅会影响劳动者个人健康和家庭和睦,还会不利于整个IT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一)过劳死现象的背景
我国首例“过劳死”案件唐英才一案于2000年在上海静安区法院受审后,人们开始关注“过劳死”。随着科学技术和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同时,劳动者被工作上的压力压得喘不过气,身体机能下降,导致“过劳死”个案越来越多。目前,“过劳死”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刘漪在2006年2月27日关于“过劳死”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对1990年至2006年在谷歌网和百度网上出现的 102个“过劳死”个案的分析结果,发现近年来“过劳死”发病率急速上升、男性劳动者占大多数。高发区IT阶层“过劳死”最年轻,年仅37.9岁。 “过劳死”从2011年开始已经对一线职工构成威胁,并影响至白领阶层。据《中国时报》报道,2011年3月台湾拟修“劳动基准法”,大幅提高雇主违反该法的处罚力度,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英国科学家贝弗里奇关于过劳的观点“疲劳过度的人是在追逐死亡”让人们颇为赞同。《光明日报》曾报道,国家有关部门进行过一项专项调查显示:我国人们的平均寿命是68岁,知识分子只是58岁;北京中关村的知识分子十年前是58.52岁逝世,如今只是53.34岁。 怎样才能有效地防范“过劳死”,成为我国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现实课题。
(二)“过劳死”的定义
过劳死属于社会医学范畴,不是临床医学病名。
当身体感到劳累过久时,身体就像弹簧超过极限那样出现永久变形,身体免疫力下降,身体机能受损,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简单来讲,“过劳死”就是过度劳累工作结果导致死亡。这词的诞生源自日本词汇“KAROSHI”。 第一例“过劳死”出现在1969年,日本一位29岁的报纸发行员猝死。日本1989年出版的《医学的发展》认为过重的劳动是“过劳死”的诱因,导致高血压和动脉血管恶化,或者引发脑血管疾病以及缺血性心脏疾病、急性心力衰竭等急性疾病,甚至永远丧失劳动能力,最后导致死亡。
- 上一篇:社会生态系统视角下单亲家庭子女偏差行为的成因及矫治
- 下一篇:城市环卫工职业健康保障的完善
-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