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公民法治意识和素养的提升有赖于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涵育。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需要长久的努力和坚持,一方面要坚持以主义法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实践的现实需求,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摒弃陈腐错误观念,积极借鉴吸收西方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法治文化理论;另一方面要重视促使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心中,将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法治文化专业人才借助现代化手段向普通公民普及法律文化知识,提升法治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增强公民对法治文化的认同,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素养。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之后,党中央从探索如何“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政治现代化道路,转向探索如何“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政党驱动法治”道路,完成追赶型法治现代化贡献中国方案。可以说,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标准答案: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后,笔者更加坚定了上述看法。因为从该报告有关论述的逻辑关系来看,“以全面从严治党带动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一,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一部分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时指出,五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是因为深入推进了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找到了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自我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因为有了党的全面领导,所以在法治领域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标准答案: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第二,党的二十大报告第三部分论述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复兴,以及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因为它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体现的是与西方现代化的不同之处,它们表现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正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具有这些与西方现代化的明显差异,所以它不可能全盘照搬西方现代化的那一套办法,而必须坚持“中国式”的基本原则或本质要求,它们是:坚持中国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述内容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有何关系呢?简单地说,它们是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政治理论、政治逻辑、政治立场,是进行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政治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