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购买模式的研究在购买模式方面的研究,韩俊魁分析对比了我国现有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模式,认为存在着竞争性和非竞争性购买两类购买模式,指出要按照绩效评估、奖惩制度等原则进行分步分区地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6。国内学者叶军等从不同供给主体的供给效率以及社会福利角度出发,分析了平行关系模式、协作性模式、扶助型模式的供给模式下政府适应性决策问题,指出从效率而言,在平行关系模式下的完全竞争市场中,公共服务的产出水平以及消费者福利将实现最大化,但也指出,不同模式的选择要视当下市场环境以及政府部门、企业的行为能力而定,因地制宜改革[7;孙荣等指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实践面临需求旺盛与社会力量供给能力不足二者之间的矛盾,这使得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效果大打折扣。结合我国改革的实际经验,将多层次治理概念引入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中,以此创建供给主体竞争推进购买服务的开展[8。
1.1.3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动因的研究在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多年以后,有学者开始探求购买公共服务的动因及风险等因素。李堃认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出于职能部门向服务型政府转型的目的,也是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达到社会公众对服务的个性化、高质量的需求,并带动社会就业、创造了社会组织发展条件[9;而在另一学者研究中,也指出政府迫于现实公众的需求与压力之下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以适应治理方式变革,实现服务型政府的角色转变,也实现了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10。苏明、贾西津等认为政府通过契约化的形式将公共服务外包给非营利性质的社会组织,能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11。
1.1.4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风险的研究詹国彬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困境出发,以政府公共服务管理能力不足的需求方
缺陷以及尚未形成良好规范竞争市场的供给方缺陷,引出“精明买方”的实现之策,指出需深入了解公众需求以强化服务型政府的构建[12;周俊纵观国内外研究,指出在大力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趋势下,存在着供给市场缺乏竞争、政府责任意识不明、公民参与不足等风险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经济效率仍需要不断地检验,需加强以政府为主导、公民参与的风险防范机制,并完善自身内部控制能力[13。
1.1.5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质量管控的研究从政府确定购买到社会公众获取服务,政府将公共服务的供给移交给具有一定资质的社会组织,但这不代表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应可置之不理,相反,在社会组织供给公共服务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必须高度重视[14。彭晓帅从供应链的视角出发,采用博弈论的方法论分析不同决策因素与供应链主体选择间内在联系,指出引入供给市场竞争关系、公民参与监管的质量控制体系,各方的期望收益能够达到满意值[15;根据顾客价值理论的以顾客角度看待服务价值,学者指出,要以社会公众的利益角度衡量,而绝非是服务供给者的自我判定,由此,从顾客价值理论关于顾客价值的功能、情感、社会和感知代价来构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论证分析[16;董杨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基础上,将政府购买过程概括为“买什么”、“向谁买”、“如何买”,并将此三方面作为服务质量的研究切入点,指出强化责任政府意识、注重社会公众力量的参与以监督改善质量[17;徐兰等研究服务质量问题,探讨基于田口质量损失分析方法的应用,形成对政府购买服务过程的服务机构进行评价与选择的客观依据[18。徐兰的另一研究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最优监督出发,以博弈视角,建立了在不完全信息下购买活动涉及的三方主体博弈论模型,结合实例引出服务过程质量监控的有效策略,通过增加惩罚力度、引入公众参与力量的方式规范购买公共服务行为,确定提高政府最优监督水平的策略组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