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时期,但是目前这个学术名词还没有被明确定义。李献策在综合他人的研究成果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这个名词定义如下:“政府治理能力是指政府在多元化时代体系中,治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量和力量的综合。” 以上概念是从宏观层面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进行研究,而微观层面也不应忽视:即关注地方政府的职能。综合多位专家对此的探索结果,我们可以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定义为:“地方政府将其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本领,是地方政府的一种功能性力量。”
二、地方政府治理的现状及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运动后,专家学者们开始探索公共服务等领域。将市场文化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形成了新的公共理念,因此,层级政府内部有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地方政府也拥有了一定的权力。我国数十年来对于地方政府治理的改革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地方治理能力和效能。
(一)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现状
1.地方政府治理主体多元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地方治理的唯一主体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为统治者,其他社会成员只能被统治。传统的治理模式是政府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对社会进行强制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政府治理的运动,治理的权威已经不仅为地方政府所特有,私人机构也具有一定的权威。地方政府治理主体不再是唯一,公民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政治,提升了公民的积极性。
2.地方政府管理自主权扩大
传统管理模式中,地方政府只是作为分支机构,执行中央政府的命令,自己并没有太多决策权。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地方社会利益的凸显,我国的地方政府管理自主权也逐渐扩大。现在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制定符合本地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有利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地方政府治理的公开透明度加大
计划经济至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内,公民缺少参与政治的权力和表达自己利益需求的机会,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只是一个统治和被统治的过程。随着地方治理改革的深入,透明政府的概念逐渐被大众熟知和接受,地方政府顺应社会需求打造透明政府,建立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和机构门户网站;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种服务;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高度重视公众信访工作。
4.地方政府的回应能力得到提升
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下级行政机关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应该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治理准则。传统政府治理活动中,人民群众对于政府活动没有发言权,地方政府只是根据自己的利益开展活动。现在,人民群众是政治参与的主体,地方政府的活动应符合人民的利益,地方政府在提升回应能力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比如:开设市长热线,公安部门设立服务中心等,积极回应公众需求。
5.地方政府的廉洁自律能力得以强化
我国地方政府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同时注重廉洁自律能力的培养,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防止官员以权谋私,侵害群众的利益。从思想上引导官员廉洁自律;加强反腐败的打击力度;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政府活动。文献综述
(二)我国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近几年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在实际应用时,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