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节庆活动作为节事旅游的一种类型,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增进游客认知、吸引客源、增加旅游收入和塑造区域旅游形象的重要手段[1],越来越受到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目前,在节事旅游方面的研究方面,我国学者积累了一些成果。例如,李怀林[2]、蒋祖云[3]等学者从节庆文化的视角对节庆旅游的发展做出了讨论。吴必虎[4]以上海市的龙华庙会为案例,探讨了这一节庆旅游活动作为一项旅游吸引物如何进行运作。朱佩军[5]认为节庆旅游活动产业化主要把大中型的城市作为未来节庆旅游发展最主要的根据地。上述学者们更多地站在旅游目的地的视角看待节事活动如何进行规划、开展以及产业化的运作,很少有人分析旅游者对于旅游节事活动的基本感知情况。同时在对游客感知评价研究中,更多地学者将研究视野投向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古镇旅游、民族旅游等领域,如杨永波[6]运用消费前问卷和消费后问卷的方式得出西安乡村旅游地开发的优秀方案。董观志[7]则从旅游资源、配套设施和旅游活动质量三个维度对民族旅游地区景区感知质量测量做出了探讨。刘佳雪和王芳[8]分析了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质量属性,主要从旅游资源、解说系统、景区服务和环境设施质量这几个方面研究,鲜有学者在节事旅游感知方面进行研究。恰恰相反,国外学者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的研究更为深入,并且更加关注旅游者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的感知研究。例如,Crompton和Love[9]认为游客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的认识是全方位、多维度的,包括节事活动氛围、信息发布、旅游基础设施以及活动现场营销。Childress[10]、Cole和Illum[11]等学者发现游客对于节事旅游活动的感知体现在活动内容、旅游设施和活动氛围3个主要方面。Getz[12]认为节事旅游活动的感知质量主要体现在有形要素和无形要素2个维度,并且根据环境、游客反应、员工和活动管理4个维度加以评说,指出活动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对于节事活动的感知质量测度的多维性与难易性。国外学者研究表明,节事旅游活动的感知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感知维度是多方面的,对于感知质量的测度方法亟待于全面而深入地研究。
本文以淮扬美食节作为研究案例,目的在于构建美食节事旅游的游客质量感知评价指标体系,深度剖析游客对于美食节事活动的质量感知状况,通过游客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探讨淮扬美食节质量属性的重要性和绩效,提出针对性的提高淮扬美食节感知质量的策略。希望美食节事旅游的游客质量感知研究在理论层面能够丰富节事旅游研究的内容,构建较为系统全面的节事旅游感知质量评价体系,在实践层面能够提高淮安美食节庆旅游活动的知名度、扩大淮扬美食节的旅游影响力,提升淮安旅游在苏北乃至国内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推动淮安旅游产业的发展。
2 研究设计
2。1研究对象
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系表现为刀工精细、菜肴形态美观,注重本味、清淡适口,讲究火工、擅长炖焖烧煮,制作菜肴富于变化。目前,淮扬美食逐渐成为淮安地域旅游形象的一张名片,从2002年起,淮安开始举办淮安中国淮扬菜美食文化节,旨在推动淮扬美食的创新与发展,满足旅游者对于美食及其文化的诉求,全方位地扩大淮安对外经贸文化交流,扩大淮安旅游知名度和提升淮安区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动淮安旅游产业的发展。每届美食节在“繁荣文化、发展经济、娱乐百姓、凝聚人心”办节宗旨的引领下,以各具特色的创新主题,展示着新淮安的魅力。自2002年以来,淮扬美食节的举办在促进淮安地域发展方面作用明显。首先促进了淮安的对外开放和经贸交流。例如2003年第二届美食节,淮安市景区访客接待量达63。14万人次,其间外地旅游者50。5万人次,比2002年同期增长60%左右;旅游饭店客房入住率80%,旅游总收益达47亿元。不断地满足旅游者和当地社群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精神需求,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例如每届美食节事活动除了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还有节目展演、龙舟大赛、社区文化节等各种文体活动,挖掘和发扬了淮安的民间传统文化,提升了城市文化定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淮安淮扬美食节的运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化运作能力不强,节会的产业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与饮食有关的产业链条,这些都在影响着旅游者对于淮扬美食节的质量感知的满意度。淮扬美食节的旅游感知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