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上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农业和林业等第一产业,纺 织业、制造业以及加工业等第二产业,以及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充分利用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吸收国外投资,大力发展劳 动密集型企业,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象从战略上看是必然的选择。刘介斯先生在《我国仍 需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认为随着发展中国家接受到发达国家转移产业和技术越来越多的趋势,会给我国带来更多的 发展机遇,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同时很好地解决了我国大批的剩余劳动力 在就业上的问题[8]。
如今科技日新月异,很多现代技术如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不断地应用于 生产领域,使得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技术因素也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增长,这 使得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利用廉价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失去了一定的优势,而且我国的 劳动力成本近些年一直在上升,许多知名品牌的大工厂也开始转移到越南、印尼等地,所以 进行产业机构转型和升级,改变以往以价格战作为主要的竞争策略,而把技术和品牌竞争作为 主要的竞争手段,才是适应时代发展,紧跟世界潮流的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路。
2。1。3 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使得市场劳动力在知识、技能、区域分布等 与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形成的失业现象。
结构性失业最大的特点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从“用工荒”角度来分析,企业招工 难表现在熟手技工、技术型工人的缺乏;工人就业难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技能、知识难 以与企业需求不匹配而无法找到工作,一方面则是自身掌握一定的技术,在就业和工作条件 上有更多的要求和想法,企业提供的福利待遇无法满足。部分学者认为“用工荒”的实质就 是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需求结构改变,导致劳动力的有效供给减少引起用工短缺, 是结构性失业的一种表现[9]。文献综述
2。2 理论基础支持
2。2。1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于 20 世纪 60 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兹和贝克尔创立,该理论认为人身 上的各种生产知识、劳动与管理技能、健康素质的也是一种资本,可以积累,也可以进行投 资管理。理论指出,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正是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即只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就会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有何有效地提高人力资本,是企业在自身发展中必须要面对和思考的一个命题。就本文参考的理论和查阅的数据来看,目前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教育来提高人力资本。教育可 以是多方面的,学历教育、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企业文化教育等等,都是以提高人员学习 能力、知识水平,培养学习习惯、掌握一定技能等为目标,最终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 力资本投资是一个长期的投资,投资的主体可以是政府、企业以及个人,政府投资,目的在 于提高国民素质,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民族振兴,国富民强;企业投资,目的在于不 断提高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全体员工快速成长,增加企业人力资本积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个人投资,主要出于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它可以以就业为 目的,也可以是以满足自我成就感为目的。
2。2。2 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在产业间配置状态、产业 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现代产业结构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30-40 年代,主要研 究学者有费夏、赤松要、C·克拉克、库兹涅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