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础教育的个体化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21-01
1。基础教育功能发挥的应然状态
1。1基础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就是指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个体发展具体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论文网的发展。这两方面的发展是从人诞生的那一刻就贯穿于个体的一身。人来到世间,一方面要面对客观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并力图融入其中;另一方面,又要有所创造,在创造中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前者追求的是个体的社会化,后者追求的个体的个性化。教育就是要通过这两方面来塑造现实的大写的人。所以,教育在发挥其个体发展功能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
2。基础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矛盾统一体。社会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点。人一出生首先是一个有自然性的高等动物,个体从自然性向社会性转化时,就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讲,个体的社会化就是个体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学习社会的文化价值规范,并且将这种已有的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此达到适应社会的目的。然而,就基础教育的受教者来说,他们一旦进入学校就面对着至少是两重的文化系统。在笔者看来,就范围内,他们一般面对着三重社会文化价值规范,首先是在少数民族在自己的独特天地系统中孕育的自己的一套社会文化价值规范,其次是作为一名中华儿女,他们不得不面对中华文明社会文化价值体系,最后是在当今现代化的过程中,他们必然也要面对在这一进程中正形成的与时俱进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因此,基础教育在发挥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时,学校。教师和学生在该如何处理这三者的关系便成为了一个核心问题。这个核心问题的本质实际上是一个多元文化条件下少数基础教育发展的问题。滕星教授认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教育在担负人类共同文化成果传递功能的同时,不仅要担负起传递本国主体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功能,同时也要担负起传递本国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内容,除了主体民族文化外,还要含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不但要学习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还要学习主体民族文化,以提高少数民族年轻一代适应主流文化社会的能力,求得个人最大限度的发展。“[7]张诗亚教授主张在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时应该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自然的共生,一个是文化的共生。[8]鉴于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发挥其个体社会化功能时,首先要让学生内化本民族的社会文化价值规范,让其获得在本民族生存发展所需的行为技能和角色定位。毕竟少数民族学生来到世间,首先面对的客观文化是属于本民族的。同时还要让学生获得主流文化和现代文化要求的行为价值规范。在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基础教育要让学生树立不同文化相互尊重。包容并蓄。取长补短和交流融合的理念。最终,基础教育通过这一功能达到的一个目标是让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生存发展。
3。基础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人与人之间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所谓相同的一面就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来到世间的那一刻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已有的客观自然和文化系统,我们每一个个体在适应这一客观时,又力图有所超越,在这超越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就是个体的个性化。在民族基础教育发挥个体个性化功能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通过基础教育,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得到发展。主体性主要包括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既要意识到自己是存在于本民族和国家中的一员,又要意识到其他成员的存在。在主体意识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要促使学生通过自身与周围客观自然文化环境发生实践关系,在这一关系过程中,学生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其次是通过民族基础教育,学生的独特型得到应有的人道主义尊重和发展。所谓独特性,简言之,就是学生在个体心理上所表现出的差异,例如兴趣。爱好。理想。信念。能力。气质。性格等。民族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文化价值系统必然要在学生的心理上打上深深的痕迹,使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丰富的特点。基础教育在发挥个体型功能时,就是要尊重这些差异,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而不是以主流文化群体的标准价值观去压制和扼杀这些差异。最后是通过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前文已经说过个体力图对已有自然和文化系统的超越。如果个体要成功的实现这种超越,创造性是必不可少的。民族丰富的文化要想得到传承和发展,就必须让文化主体的创造性得到发展。换言之,民族通过基础教育培养个体的创造性能力,让本民族文化在历史文化中得到传承。
论基础教育的个体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