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表扬 教师紧扣学生的回答做出真诚及有感染力的表扬
目标性 理答 引答 教师用一段话作为“引子”,让学生补充后面的话
代答 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回答
归纳 教师用自己的语言体系整合完善学生零散不够精辟的回答
发展性 理答 追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一个甚至多个新的问题
转问 教师在学生回答后不理会,直接提问其他学生
探问 教师将原来的问题分解为几个易于理解的简单问题进行再 问,使学生得以明白原来的问题,并再次作答
反问 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式发问如“是这样吗?”让学生再次 思考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
非语言 理答 有反应 理答 动作 用鼓掌、握手、拥抱、点头等方式进行理答
神情 借助面部表情如微笑、皱眉以及眼神如白眼等进行理答
无反应 理答 障碍 教师在短时间内不知如何应对学生超乎预想的回答
等待 学生回答完刻意为学生完善答案或其他学生思考留出时间
其他 不置可否 教师不表明态度,置之不理
(二)研究过程
第一步:完整地观看录像一遍。理清教师上课的思路,对问答链进行大致分析,尤其关
注学生回答及教师理答行为,有初步印象。 第二步:反复观看课堂实录,运用结构式观察,分析课例,将教师理答行为进行定性分
析,记录《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观察表》,精彩之处或是存在问题之处做课堂实录。 第三步:运用 excel 进行统计、分析。为了解小学语文教师课堂理答行为实施的情况, 选择三位教师的各两节课,四位教师各一节课,本研究将各位教师在课中运用各类理答行为 的频次取平均数。对每名教师在其课中实施四种语言理答的频次取均值,再对七名教师实施 的情况取均值。四种语言理答按照功能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了对语言理答进行全面文献综述
透彻地把握,本研究又围绕四种语言理答各自的不同分类进行了频次统计。
对教学实录进行整理,编码,统计和分析总结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的理答共性,以及差 异。依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对教师理答行为进行分析。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分为五种情 况:第一,回答正确,是指客观题回答出标准答案,主观题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回答不全 面,是指学生只回答了问题的部分,回答不完整;第三,回答偏颇有误,是指因为对文本的 理解有误,或是注意力没集中,题目没听清,没有根据老师的问题回答,回答了另外一个问 题,或是表达有误,如关联词语用得不恰当、语序有误、读音错误,如平翘舌、前后鼻、声 调错误;第四,回答不出,是指学生没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对题目不理解,或课开小差没听 清题目,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第五,分析所说内容教师无法判断,是可指学生回答篇幅较 大,教师没有认真听学生的回答,或是学生回答不是很流畅,想要表达的意思教师不理解, 导致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