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顾名思义,教与学。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二者共同组成教学这一行为。教师通过教学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从而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王荣生认为,阅读教学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2],即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方的对话过程。结合对“阅读”和“教学”的概念分析,我们对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进行如下定义: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在课标的总引下,以一定的阅读文本为依托,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有目的的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动态生成过程。
2。2 阅读教学的价值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阅读,与文本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与高尚心灵进行沟通交流,思维得以发展,正确的人生观得以树立。因此,阅读教学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首先,小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学习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增加自己的字词积累,扩大并丰富其词汇量储备,有利于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及写作水平。
其次,阅读教学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苏教版小学课本上的文本,一般是比较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作家缜密思考的结果,是智慧的结晶。学生阅读了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开拓了眼界,还感受了作家的写作思维,有利于促进自己的思维进一步发展。论文网
最后,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理解了文章所传达的情意,思想受到了启迪与鼓舞,情操得以陶冶。优秀作品都是引人向善的,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辨识真与假,善与恶。学生阅读优秀作品之后,吸收了高尚者的思想精华,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3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笔者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育实习经历,以及听课、研讨等活动,认为如今的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3。1 导入方式缺少针对性
新课的导入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环节,就如同作文的开头,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的题材很广泛,从童话故事到自然现象,从历史事件到人生哲理,文本的体裁与内容也就各不相同。导入方法不恰当,不符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那么学生自然就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在课堂导入时,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和独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入,而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这显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 以讲代读,忽视学生自主
理解课文容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想要理解内容,一定离不开读课文。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有老师忽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占据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大量讲读与分析。这就使得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章语言的感悟不是通过自己的朗读获得的,而是教师强加的,这就使阅读教学失去了意义。有些老师虽然认识到了“自己读懂”的重要性,但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走入文本,阅读文本,感悟文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没有充足的朗读是做不到的。
3。3 追求形式,偏离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