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教学形式上,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趣味性,而对于文章的教学重点没有抓住,在讲读文本的过程中不能抓住教学中心深入剖析。比如,在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主人公有更多的认识,更深的了解,运用多媒体展示各种人物图片以及视频,选择将谈迁的生活背景及历史等知识大量地介绍给学生,对于他是如何写成《国榷》以及在写书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他又是如何坚定信念克服困难等教学重点缺乏深入探讨。这种教学过程过于花哨,只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忽视文章重点内容的分析,学生也就只注意到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视频,却难以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体会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也就偏离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3。4 浅尝辄止,内容讲解不深
分析课文内容是教学的一个重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就是通过内容来表达。实际教学中,教师对重点词句把握不到位,不能抓住主要词句进行分析,而是浅尝辄止,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也就无法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5拘泥文本,忽视写作训练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阅读与写作。阅读为写作服务,写作是阅读的最终指向。教师讲课本知识交给了学生,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主张从教课文到教语文,教材只是用来教语文的手段和工具,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只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习方法,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4 改进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上好阅读课,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值得语文教师去反思及改进。
4。1 找准切入,激发学习兴趣文献综述
一堂课好比一支动听的乐曲,开头定好基调,才能扣人心弦。精彩的导入,能在课堂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向往,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将其引向知识的殿堂。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文章题材、语言风格,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
例如苏教版《九寨沟》有这样一个情境导入: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呢?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请大家先猜猜这是哪里呢?(出示九寨沟风景图片)(师板书课题:九寨沟)生齐读课题。《九寨沟》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九寨沟的迷人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秀丽。课文对九寨沟的描写语言优美,但由于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大部分人可能没有去过九寨沟,没有亲眼见过九寨沟,所以无法切身体会到九寨沟的美丽。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出示九寨沟的风光图片,让学生对九寨沟产生一种向往和好奇,进而引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再如《灰椋鸟》。这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作者的写作对象,在导入时可借题发挥,直接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写了灰椋鸟的哪些方面?作者又是如何写的?这种直接导入能够快速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导入方式的选择最终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导入方式的不同。教师在进行新课导入时要准确把握教材,根据文本特点来设计有针对性的导入。通过有效导入,学生在课堂开始时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便会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