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对于现今习作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教材的习作部分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进而提出适合学情的教学思路,引导教师正确使用教材中的习作例文,发挥例文的价值,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1。1。2研究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小学习作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好习惯。”习作教学可谓是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它对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特点,分析学生习作中弊端产生的原因,由此探究习作教学的策略,通过发掘教材习作例文的价值从而找出习作教学的最优化思路。更是借此呼吁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才能做一名“智慧型”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摆脱“高耗低能”的束缚。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通过对习作课中教师和学生的表情、言语、动作等方面观察的同时结合学生的作品,对习作教学的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探究习作例文的价值是否得到体现。
1。2。2 作品分析法论文网
本次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发掘习作例文的价值,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因此结合学生的作品十分有必要,在收集学生习作作品、对比优秀作品和及格作品、不合格作品之间的差异的过程中,了解现今小学生的习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所用的习作作品均是学生当堂完成的作文,这也为“习作例文”的价值分析提供了第一手可参考的资料。
1。2。3 访谈法
俗话说“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起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九层之台,始于垒土”,而教师就是滋生学生习作种子的泥土。本次研究通过对在职一线教师的访谈,与他们共同探究眼下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便了解习作现状和提出解决策略。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习作
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科学地阐明了“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了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共划分了四个学段: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8、9年级为第四学段。在写作方面,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降低写作门槛,逐步打好写作基础”。因此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定位于“习作”,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遵循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本次研究中的习作即指小学阶段3-6年级学生进行的习作。
1。3。2 习作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因其使用范围比较广泛,使用年限长,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这次研究有一定的实践价值。本次研究中的习作例文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其中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教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在教科书的编写说明中,我们了解到每一册课本都由“课文”和“习作”两个部分组成,习作共58篇,经观察统计,教材中提供的习作例文共35篇,其中3、4年级的例文均由学生誊写,其余例文未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