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从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与教师教育实际出发,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思想,注重学术性与操作性,探讨了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现状、产生问题的原因及策略。
2 小学低年级语文童趣教学的现状
2。1 童心流失
2。1。1 教学功利化,不顾及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儿童都有一颗纯洁的童心,要使语文教学富有童趣,首先要保护儿童的童心。但如今教师、家长的需求覆盖强加在孩子身上,儿童自身的需要几乎被替代,童心也就在功利中逐渐流失。
过去孩子们放学时在麻地里,在树林间,放下书包,就是快乐,即使身上灰尘满满,但自己是快乐的自由的。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中写到了作家萧红小时候自由快乐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跟在祖父后面瞎闹,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浇水往天上撒教师在教这节课时,如果放在过去一定能够引起孩子们的许多共鸣,还会碰撞出其它有趣的事儿来。但如果放在现在呢?孩子们只能想象那是怎样的一个独特的体验?因为学习压力大,竞争大,孩子们日夜谨慎地顾虑各种来自四面八方的期待,于是在功利中渐渐地迷失了自己,丢掉了本该有的追求,学生原本的童真、童趣逐渐消失。
成人打着“赢在起跑线上”的旗号,鞭策着儿童不断向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奔去,比如现在各种兴趣班、培训班等,学习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种爱好,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利的,但跟以前的学习生活相比似乎少了些什么,那就是内心的一种完完全全的释放。于是,他们小小年纪就开始抱怨,抱不公,感叹悲哀,这是儿童正常的生长现象吗?如许多小学生改编歌词来宣泄对作业多的不满,许多老师就会说:“你们看看都写了些什么,简直是胡闹,小小年纪就抱怨作业多,以后怎么成大器。”这在教学中就存在了功利化倾向,用一些低俗目标教育学生, 对学生进行不适当引导。其实,小学生怎么会去从成人的角度去思考呢,他们只是发泄一下罢了。笔者特意去网上搜了小学生改编的歌曲,发现词完全对的上,还写得不错。
2。1。2 教师成人化,一切以成人的标准为标准文献综述
笔者在读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时感触颇多,这本书是献给所有在完美里栽跟头的大人,以及所有仍活在快乐世界的小小孩,愿不开心的学着对自己好点,开心的继续保持赤子之心。大人的世界与小孩的世界,他们互相不理解,那是因为所有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所以导致现在很多教师往往与儿童格格不入,常常从成人的视角要求儿童。
有一个案例:孩子们蹲在地上看着什么,老师走过来问他们在干什么,孩子们开心得说:“我们在听蚂蚁唱歌。”结果老师生气得说:“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在教师的训斥下灰溜溜地走了。从这个案例可看出,教师总是以一种位高者的姿态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教师的童心、好奇心早已随着年岁的成长而消失了。[ ]
2。2 教占主位
新课程倡导交往与互动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相长,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语文课,简单来说应当是最接近儿童生命状态,最能滋润儿童心灵成长,最能生发儿童情趣的课。然而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许多依然是传统教学,教师负责教,教占主位,学生常常是配合者,“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就是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