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班级小团体的基本特征
2.1密切性
小团体成员因性格、兴趣和利益等方面相似,组合在一起,共同活动。因此,成员之间一般关系较为密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2.2自发性
小团体多是由有一点共同点的成员自发组成的。同时,每一个小团体都有领导者,这些领导者也是由小团体内部自发形成的,多由经验多,能力强,较有影响力的人担任。
2.3多样性
小学班级中存在多种多样、各种类型的小团体,他们由多种原因聚在一起。例如:兴趣爱好相近,性格相似等。
2.4不稳定性
小团体之间的关系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小团体是一种非正式组织,无固定的成员构成和组织形式。成员之间甚至会因为矛盾而解散或加入到另外一个小团体中组成新的小团体。
2.5影响性
小团体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不仅影响内部成员,对整个班级也发挥重要作用。他们的活动对班级秩序有深刻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
2.6内部成员可塑性
小学生还处于认知阶段,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很多事情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1] 班级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小团体,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对于那些消极的小团体,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耐心引导他们,让他们逐渐往好的方向发展。
3 班级小团体的形成原因
3.1个体交往的需要
社会上的每个个体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每个个体都需要通过交往获得群体归属感。班级中的学生亦是如此。从个体心理的角度上讲,其内在需要和个体之间的相互吸引是小群体形成的基础和前提。[2]班级小团体的成立,目的在于通过小团体的建立来满足自身各方面的需要。尤其是在整个班集体中,学生个人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促使一个个小团体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