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试图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再现科学家当时研究的背景、实验、探寻的规律定论等过程,让学生在兴趣中形成科学概念,学会探究方法,而不会感到物理知识的枯燥。
2.1.2科学史教育
笔者认为科学史教育,是指通过向学生揭示科学定律、结论的发现过程,以及通过向学生介绍科学家的生平故事、奋斗经历等,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科学发展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体验科学家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程,使学生理解相应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以及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9]。
2.2 理论依据
2.2.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1970 年,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出版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在这本书中皮亚杰通过研究,总结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手的抓取和嘴的吮吸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儿童在 9~12 个月获得客体的永恒性,这一阶段的后期思维开始萌芽。
(2)前运算阶段(2~7 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思维具有刻板性;儿童尚未获得物质守恒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