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学业拖延的分类
鉴于拖延的不同影响,Chu 和 Choi(2005)认为拖延有主动拖延(active procratination)和被动拖延(passive procratination)两种。[8]
主动拖延的人热衷于在压力下工学习,他们有时故意通过拖延行为,让自己不得不选择在压力高峰下学习,从而达到他们所追求的高效的学习状态。由此可见,他们的拖延行为是经过思考的自主决策后的结果。他们将注意力选择性地转移到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去,同时,他们能保证及时地执行事先的决定。这种拖延正好反映了他们对学习的适应和调节即一种对学习任务和计划的决策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完成两项作业时,他们会选择先完成更为重要的、时间更紧的作业,但并不会影响另一份作业的完成。
被动拖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拖延。被动拖延的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拖延者。他们主观上因为拖延可能带来的恶果而不愿意拖延完成任务,最终的行为却表现为拖延。比如,同样是完成两份作业的学生,他们知道这两份作业都要完成,但是在上交期限前因为心理上的烦躁和厌恶而不想做,从而选择找到不去做作业的理由来逃避这些作业,导致在老师要求上交作业时还没有完成作业。
2。2 父母教养方式
2。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
父母教养方式意味着父母在教导孩子时表现出的对孩子的态度和情感。父母教养方式反映了父母对子女的情感和教育观念。
2。2。2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理论
根据鲍姆令德理论,家庭教养方式有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和忽视型等四个基本类型。
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会对孩子提出一定的要求,他们不会单方面地为孩子设定目标,在设定目标时他们会参考孩子个人的意见。他们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也会监管限制孩子的行为。在这样比较积极的教育方式中,孩子既能够感受到民主,也会感受到父母的督促,他们往往比较乐观向上,能够做到自觉自控。
专制型的教养方式的家庭中毫无民主可言。父母会给孩子设置严峻的目标。在设置这些目标的时候,却从不询问或参考孩子自己的意见,不但如此,他们还会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完完全全地服从。在这种父母和孩子之间不民主的教养方式下,孩子在校时表现较好,但长大后往往在做决定时缺乏主见,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且为人懦弱。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中,父母对孩子大大小小的需求有求必应,在孩子犯错时甚至也不会认为是孩子的错,同时很少监督管理孩子的行为。在这样教养方式下,孩子往往依赖父母,难以独立,做事常常半途而废,且难以把控自己。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忽视型的教养方式中,顾名思义,孩子长期被父母忽视,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虽然父母会满足孩子的基本物质需求,但是孩子的精神需求不会得到父母的关注和满足,父母很少和孩子交流,也不会关心孩子的近况,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或设定任何目标。这样长期被父母忽视的孩子无法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很难与他人交往,难以融入集体中去。
2。3心理控制源
心理控制源,又名人格控制点,由美国心理学家Rotter于上世纪50年代提出。心理控制源指的是人们在生活中归纳能够导致生活中的事件和行为的结果的种种因素时表现的趋向。多数学者认为,心理控制源是一种人格特质,因为心理控制源是个体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为基础经过逐渐强化后形成的,一旦形成,在不同的时间中和不同的情境下保持一定的一致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