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新课程教学要求的“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符合。[[[] 陈建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5(5):23-26。]]而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操作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实现发展。因此,为了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做好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工作。笔者希望通过本文,通过对几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初探,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是一种使孩子终身受益的学习方式。
2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涵及特征论文网
2。1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内涵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主要是指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学数学课本为基本内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获取新知,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的教学。课堂上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学习,而老师的角色则是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小学生运用“观察、对比、发现、提出问题,并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试图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规律去揭示知识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的数学教学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教学的实施不但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还要关注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其实质是让小学生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的方式探究活动来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科学精神。
2。2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特征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正是在教师考虑现有的实际和小学生的自身特点的情况下,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至此,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征:
2。2。1 教学过程体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问题的研究性
问题教学是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实质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过程。教学中要让小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如何做,而不是让小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预设好的结论。研究既是学习的目的也是学习的过程。因此,我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小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索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的提高和升华。就学习形式来说,更加灵活。
2。2。2 教学过程体现小学生学习情境的开放性文献综述
由于要研究的问题大多来自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也大量地依赖教材、老师等各种资源,因而小学生学习的方法各有不同,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的内容和方式各异。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改变了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场所,同时也给小学生提供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使学生逐步积累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 赵嫦莲。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4):37-38。]]
2。2。3 教学过程体现小学生探究新知的启发性
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一切事物都保持好奇心,这也促使他们主动学习,探索新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小学生从已有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并启发小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于慧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研究性学习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134-137。]]这些问题可以全部来源于小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也可以是教师的提供;可以是课堂上书本内容的拓展延伸部分。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少,因此思维方式与初中生,高中生等不同。小学生会对一些看似普通的事情感到很新鲜,这会启发小学生想象并从中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同时,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掌握和运用都是以问题为核心,呈现彼此影响、互相交叉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