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结果“过虚”——课堂成了优生的“舞台”
毋庸置疑,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小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有限,学习方法不当,个体接受能力不同等原因,一些优生会优于其他人而得到较快的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王加花。文科硕士生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J]。高等教育学,华中师范大学,2009:12-13。]]但是一些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数学思维能力也比较低的小学生在进行数学研究的过程中却收获很少,并且与优生的差别也会越来越明显。而教师却忽略了这一事实,在课堂上,当需要学生展示研究学习的成果时,仅仅让优生发言,交流感悟与体验,而其他小学生则成了“观众”。
在课堂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会让个别学生交流研究性学习后的感受和体验,通常这几个小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老师得到正确答案后,认为班内的小学生都掌握了。然而,是否是全班的所有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