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
从不同维度可以将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杨翠美(2007)4—7岁幼儿告状行为研究中从滋生幼儿告状发生的情境、幼儿告状行为动机和幼儿在告状过程中使用的策略三个维度来划分幼儿告状行为的类型[2]。从幼儿告状行为的滋生情境也就是起因来看幼儿告状行为可分为行为困境和价值困境两种类型,从幼儿告状行为动机来划分可分为求助型、求赏型、求罚型、试探型和陈述型五种告状行为,从幼儿在告状时所使用的策略来划分可分为以自我为导向、以他人为导向和以规则为导向的告状行为[3]。本文将按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现状进行分类分析。
二、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现状
本文通过观察法对某村幼儿园大班幼儿进行事件取样观察,对所观察到的114个案例按照大班幼儿告状行为的动机来分类处理,并对数据做了统计分析。
求助型 求赏型 求罚型 试探型 陈述型 合计
次数 17 28 23 7 39 114
频率 14。91% 24。56% 20。18% 6。14% 34。21% 100%
表1 大班幼儿告状行为动机的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结果发现次数最多的告状行为是陈述型告状,总计39次,占总次数的34。21%。其余出现次数由高到低依次是求赏型28次(24。56%)、求罚型23次(20。18%)、求助型17次(14。91%)、试探型7次(6。14%)。
(一)求助型告状案例分析
求助型告状是大班幼儿为了寻求教师的保护或想要教师公平解决同伴间的摩擦而引起的告状行为。
【案例1】折纸活动时,大家基本都在试着折教师刚教的青蛙。馨馨大声和教师说:“老师,你看萱萱,他在我青蛙上乱画,我都不能画眼睛了”,教师问萱萱为什么在馨馨青蛙上画,萱萱回答:“我想请馨馨帮我折青蛙的腿”。教师告诉萱萱“你应该有礼貌的请人家帮忙,这样在别人青蛙上乱画别人怎么知道你是想请人家帮你呢?而且人家正在忙,你应该等别人忙完再请求帮助或者看周围谁已经忙完去请他帮你,老师也欢迎你向老师求助。但是你不应该打扰别人,更不能在人家青蛙上乱画,这样别人不会想帮你,甚至会讨厌你”。又告诉馨馨“萱萱只是想让你帮他,并不是故意在青蛙上乱画,这说明你很棒,所以别的小朋友才想请你帮忙呢”。经过教师的教导,萱萱表示他知道错了,主动帮馨馨擦掉乱画的痕迹,并保证不再打扰别人,而馨馨则表示愿意原谅萱萱,要帮助他,然后再继续画眼睛。论文网
【案例2】健康活动时,教师讲过幼儿面对火灾时应该怎么逃生后,让大班幼儿几人一组呆一个地方准备玩火灾逃生游戏。其他大班幼儿都准备好了,只有桐桐还没找到位置。桐桐四下看了看,向小雪几人走去,他刚站好,小雪就赶他,说他老欺负人还不学习不喜欢和他一起,桐桐不走,小雪几人就把他推走了。桐桐向老师告状“老师,你让几人一组,小雪她们不让我在那”教师牵着他到馨馨面前,告诉馨馨让桐桐和她一组,馨馨同意了。只见桐桐开心的与馨馨讨论一会儿要怎么做好逃生,能赢过其他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