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有75。68%的家长为幼儿购买零食的时间是在孩子去幼儿园或者离园的时候,只有24。32%的家长为幼儿购买零食的时间是集中在周末。因为大部分幼儿在去幼儿园的时侯哭闹,不愿意去幼儿园,这时候家长往往会用零食来哄孩子,安抚其情绪。而只有少数的家长,懂得合理控制幼儿食用零食的时间,购买零食的时间会固定集中在周六或者周日,不会因为孩子哭闹或者想吃零食就给孩子购买。
三、淮阳县A幼儿园农村家长购买零食行为类型的调查分析
家长自身掌握的有关幼儿零食的知识是家长购买零食行为形成的主要因素,因此家长树立科学幼儿零食观的关键是让家长掌握基本的幼儿零食知识。 [4]在对待幼儿零食行为态度方面,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家长基本认识到不能给孩子买太多零食,但在具体的购买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15]经过调查研究,家长购买零食的行为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放任型
经过调查发现,有一些家长对待幼儿吃零食的行为比较放纵,孩子想吃就吃,基本上不加以控制和引导。有84。63%的家长出于奖励和哄孩子而购买零食,放纵孩子吃零食,当幼儿较好的完成某件事以后,就用零食来奖励幼儿。对于孩子吃零食的要求家长也百般迁就,很多时候往往只要孩子一撒娇或者哭闹时,家长就会立马给孩子买零食来哄孩子,而不考虑零食的卫生及营养。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幼儿只要一想吃零食就会用哭的方法来要求获得,这样就起不到正面强化的效果,并且还会严重影响到幼儿的身体健康。
这明显反映出大多数家长还没有正确认识到合理摄入零食对幼儿营养健康的重要性,更多的只是为了迎合孩子自身的爱好去购买零食,甚至有时只是简单地作为安抚孩子情绪的手段。并且,甚至仍然有高达73。85%的家长对孩子零食的安全卫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大多数的家长为了迎合孩子的个人喜好,而放任其食用“高脂、高糖、高热、高盐”的垃圾食品和不卫生安全的地摊食品。[5] 同时,仅仅只有12。46%的家长十分关注零食的安全卫生问题,并对孩子食用不卫生健康的零食持严厉禁止的态度。文献综述
(二)控制型
经过调查发现,只有13。52%的家长是有控制的为孩子购买零食,购买零食的时间一般固定集中在周六或者周日,并且购买零食的频率为“1周1次”,是较为理智的购买行为。同时,这些家长还比较关注零食的安全卫生,通常会在超市购买零食而不是在路边的摊贩处。这说明家长已经初步认识到零食卫生安全的重要性,并选择正规渠道为幼儿购买零食。
从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家庭中孩子的主要抚养人基本都是孩子的父母,并且父母的文化水平都比较高,普遍都在初中以上程度。由此可知,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其购买零食的行为有很大影响,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对零食的认知水平也就越高,所以对零食的营养卫生问题就比较重视。这些家长不是一味的为哄孩子而购买零食,而是把零食作为正餐的补给,为幼儿选择营养健康的零食,并且还会合理控制购买零食的时间和频率。
(三)抵制型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有5。32%的家长从来不给幼儿购买零食,对于零食的行为态度属于坚决抵制型。这些家长对待零食的行为是自己不吃也不让孩子吃,他们认为零食毫无营养价值,吃零食还不如吃饭,并且限制自己的孩子吃零食。《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中指出,幼儿应该在保证不影响食用正餐的前提下,适时适量的吃一些健康的零食,以促使身体良好发展。[6]因此,幼儿食用零食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家长要合理地购买零食,有效控制孩子零食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