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计算机论文
经济论文
生物论文
数学论文
物理论文
机械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音乐舞蹈论文
法学论文
文学论文
材料科学
英语论文
日语论文
化学论文
自动化
管理论文
艺术论文
会计论文
土木工程
电子通信
食品科学
教学论文
医学论文
体育论文
论文下载
研究现状
任务书
开题报告
外文文献翻译
文献综述
范文
采用木糖生物转化天然香料2-苯乙醇的工艺研究(3)
(2)化学合成法
目前的化学合成法主要包括苯-环氧乙烷合成法和氧化苯乙烯加氢法等[5]。
苯-环氧乙烷合成法:
氧化苯乙烯加氢法
(3)生物转化法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的食用品中都含有2-苯乙醇,如可可、咖啡、面包、啤酒、奶酪等。研究发现,各种酵母菌都能产生杂醇油,而2-苯乙醇则是杂醇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Ehrlich在1907年发现,在酵母培养物中添加L-苯丙氨酸可以使得2-苯乙醇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故可以利用酵母菌生物转化生产。酵母细胞可以从头开始合成,也可以通过氨基酸分解途径转化培养基中的L-苯丙氨酸为2-苯乙醇[1]。代谢途径如图1-1。
图1-1 L-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
1.1.4 国内外生物转化法生产2-苯乙醇的快速发展
1985年Rodopulo等用Saccharomyces vini和Torulopsis utiLis发酵葡萄汁,7天后生产出12mg/L2-苯乙醇[6];
1993年Jiang等用Kluyveromyces marxianus菌株5天后生产出72mg/L 2-苯乙醇[7];
1994年Albertazzi等用Kloeckera saturnusCBS5761和Hansenulaanomala CBS110在含2g/L L-苯丙氨酸而不含其它氮源的培养基中24h后得到1.7g/L2-苯乙醇;相同条件下他们用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NCYC739得到1.5g/L2-苯乙醇[8];
1995年Fabre等用Kluyveromyces marxianus菌株5天后生产出400mg/L 2-苯乙醇[9];
1997年Fabre等通过一个半合成培养基:葡萄糖80g/L,L-苯丙氨酸2g/L,(NH4)2SO4 2g/L,KH2PO4 5g/L,MgSO4•7H2 0 0.4g/L,酵母提取物1g/L,pH3.8,对21种酵母菌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进行检测:RP-18柱(220 mm×4.6mm )流动相乙腈:水= 40:60(V/V),检测波长216nm,苯丙氨酸在4min出峰,2-苯乙醇在8min出峰。选出一株KLuyveromyces marxianus为高产菌,在30℃、125r/min条件下培养192h后2-苯乙醇产量达1.85g/L[10];
2000年Huang等用Pichia fermentans L-5发酵含有1g/L L-苯丙氨酸16天后生产出453mg/L2-苯乙醇[11];
2001年Stark等用S.cerevisiae Giv 2009在含6g/L L-苯丙氨酸的培养基和其他氮源条件下48h后得到2.35g/L2-苯乙醇[12]。
2002年,Stark等以油醇作萃取剂,用S.cerevisiae进行两相补料分批培养,发酵液中2-苯乙醇可达到12.6g/L[13];
2003年,Etschmann等以工业废料糖蜜作为碳源,利用糖蜜培养基从14株酵母菌菌株筛选出K.marxianus CBS600和CBS397两株高产菌,培养过程中通过产物原位转移技术,用油醇作为提取剂消除终产物2-苯乙醇对细胞生长的毒性,可使两株菌的2-苯乙醇产量提高到3g/L[14]。
2006年M.M.W.Etschmann等用Kluyveromyces marxianus CBS600,培养过程中通过产物原位转移技术,用聚丙二醇1200作为提取剂消除终产物2-苯乙醇对细胞生长的毒性,可使2-苯乙醇产量提高到26.5g/L[15]。
2007年Juliano Garavaglia等用Kluyveromyces marxianus CBS6556,以葡萄汁为培养基,通过23因子设计,最终得出在pH7.0,温度37℃,L-苯丙氨酸浓度为3.0g/L时,2-苯乙醇产率最高[16]。
国内报道的微生物法生产2-苯乙醇有华宝香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曾做过酵母发酵烟草加工副产物生产2-苯乙醇的研究,并申请了该方面的专利。
2005年,浙江大学梅建凤等利用在摇瓶中添加底物L-苯丙氨酸的方法使2-苯乙醇产量达到2.35g/L[1]。
2006年,浙江工业大学的杨霄等,从应用微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2-苯乙醇生产菌株的筛选,分析了2-苯乙醇合成过程中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并对产物原位转移技术作了简要说明,而且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出发,对生物转化的重点途径-艾利希途径在基因水平上作了诠释[17]。
2006年,江南大学刘东亚等,利用微生物转化法,通过对培养基的优化,最后得到1.41 g/L2-苯乙醇[18]。
共8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上一篇:
不同光照对多脉青冈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下一篇:
复合微生物制剂脱臭的试验研究
教育实习前后生物专业师...
垃圾填埋过程H2S气体减排...
牛粪蚓粪及其生物炭不同...
基于生物模板的隔热纤维材料的研究
前体和诱导子对桑悬浮细...
脱脂蚕蛹培养产油微生物...
桑螟幼虫期优势寄生蜂特征生物学研究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