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19
1 引言
1.1 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发展史
1.1.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俗称龙虾。克氏原螯虾的原产地为从墨西哥北部至佛罗里达州潘汉德尔的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以及美国内陆的伊利诺伊州、俄亥俄州,此物种也被引进亚洲、非洲、欧洲和美洲其他地区,克氏原螯虾已经成为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外来入侵物种[1]。
克氏原螯虾主要生活于温暖的淡水水域,如流速缓慢的河流、沼泽、湖泊和稻田等。生长快速,可以忍受无水的旱季达4个月。体重最重可超过50克,体长从5.5厘米到12厘米不等。此物种也可忍受微盐的水体,这在淡水螯虾中是很少见的。在湿季,此物种能在干地横跨数英哩寻找栖息地。一般来说,可有五年寿命,尽管已知有部分个体在大自然存活超过六年[2]。克氏原螯虾为杂食性动物,幼体靠自身卵黄营养生存;幼体能滤食藻类、轮虫、腐殖质和有机碎屑等;虾苗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如枝角类和桡足类等;幼虾具有捕食底栖生物的能力;成虾能捕食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水草、植物的根、茎、叶、水底淤泥表层的腐殖质及有机碎屑等[2]。
克氏原螯虾由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组成。头胸部特别粗大,由头部6节和胸部8节愈合而成,头胸甲坚硬,钙化程度高,长度几科占体长的一半。头胸部附肢共有13对,头部5对,前2对为虾角,具有感觉功能,另3对为口肢,具有摄食功能;胸部胸肢8对,前3对为颚足具有感觉摄食功能,后5对为步足,具有运动、攻击、防卫、摄食和清洗功能。腹部分节明显,包括尾节共计7节。腹部附肢6对,统称腹足。第一腹足,雌性退化,有性交接器,性成熟后有交配功能;第二腹足,雄性交接器,具有交配功能;第三腹足,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雌性具有激动水流,有抱卵和保护的功能;第四、五、六腹足,有激动水流的功能,雌性还有抱卵和保护幼体的功能。性成熟个体其体色呈红色或深红色,性未成熟个体其体色为青色或褐色。克氏原螯虾的体色随虾栖息环境不同而变化,生活在长江中的克代原螯虾性成熟个体呈红色,未成熟的个体呈青色或青褐色,生活在水质恶化的池塘河沟中的克代原螯虾成熟个体为暗红色,未成熟个体为褐色甚至黑褐色。克氏原螯虾全身披甲,具有螯足,呈钳状。克氏原螯虾生性好斗,性情凶猛,在密度过大,饲料不足或争栖息洞穴时,往往出现恃强凌弱、欺小怕大、互残互食现象[3]。
1.1.2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特征
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包括了交配、产卵以及孵化。
目前对于对虾的繁殖行为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而对于克氏原螯虾繁殖行为的了解仍不多。通过对比,初步了解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特征。克氏原螯虾体长相近的成虾,雄虾螯足粗大,腕节和掌节上的棘突长而明显,雌虾螯足相对较小;另外,雄虾第一、第二腹足演变成白色、钙质的管状交接器;雌虾第一腹足退化,第二腹足羽化。克氏原螯虾为秋冬季产卵类型,交配季节一般在7月~12月,交配后7天~45天即可产卵[4]。
雄对虾成熟后,即可在雌对虾蜕壳后不久与之交配。雌对虾刚蜕壳,活动能力差,给雄对虾追逐交配造成有利条件,并且由于蜕壳后纳精囊入口处的甲壳柔软,便于雄对虾输入精荚,待软壳变硬后,入口牢牢关闭,精荚不致失落。交配要在雌对虾蜕壳后不久进行,雌对虾外壳变硬后便不能再交配。未交配的雌对虾要到下次蜕壳后才有交配的可能。雌雄对虾交配有三个过程。首先雄对虾接近雌对虾,成锐角游动;接着,约几秒钟后,雄对虾突然翻身,腹部向上,形成雌雄腹部相贴的姿态;最后,雄对虾将身体横转90度,与雌对虾呈“十”字相交,并立即将身体向上弯曲,扣住雌对虾,相继将两侧的精荚释方出来,通过雄性交接器推进雌性纳精囊内。没有交配的雌对虾,也能成熟产卵,但不能受精孵化[5]。对虾产卵时,雌对虾在水中游动,成熟卵子从雌性生殖孔排出体外的同时,贮存在纳精囊里的精子也排出体外,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同时雌对虾划动游泳足,使卵子均匀分散于水中,有助于受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