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结构理论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研究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理论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融资结构理论阶段、MM 理论阶段、现代融资结构理论阶段。现在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对融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65966
美国学者大卫·杜兰诗在 1952 年把早期资本结构理论分为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净收益理论、净营业收益理论和传统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利用债务越多,则企业价值越大,当负债程度达到100%时,企业平均资本成本将至最低,此时企业价值也将达到最大值。净营业收益理论认为资本结构与企业加权资本成本及其价值无关,随着债务的增加,企业会获得节税利益,而企业风险也会随之明显上升,权益资本要求增加风险报酬,使债务资本所带来的好处正好被权益资本成本的增加所抵消,结果使企业加权资本成本仍保持不变,永远保持为某一常数。传统理论是介于以上两种极端理论之间的一种折衷理论,它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应是在债务资本的边际成本等于权益资本边际成本时的资本结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则是以 M&M 理论的产生为标志的。1958 年美国的默迪格里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两位学者发表了著名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和投资理论”的论文指出,在完美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公司资本和公司总价值不受资本结构变动的影响。
资本结构的代理成本理论是由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于1976 年提出,詹森和麦克林认为“代理成本”是企业资本结构的决定因素。代理成本来源于管理人员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者的这样一个事实。
2O 世纪8O 年代之后,得益于新制度经济学的推动,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与新制度经济学一样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财务契约论、企业治理结构论等以新制度经济学为基础的各种资本结构理论。梅耶斯(Myers)和迈基鲁夫(Majluf)(1984)提出了资本结构的排序假说。他们认为,公司在融资时会以内部融资作为最佳选择,如果必须要使用外部融资时,则无风险或低风险的负债融资优于权益融资。论文网
经营绩效理论
1 单一指标的经营绩效衡量理论
单一指标的绩效衡量在方法上比较简单,普遍被学术界及企业界运用。学者专家常使用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托宾Q 值、EVA、投资报酬率、销售报酬率、获利率及净利率等等。托宾Q 值指的是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之比。目前,美国企业在经营绩效衡量中还使用了 EVA(经济增加值)的方法。EVA 就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借入资本和自有资本之和)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这一差额是正数,说明企业创造了价值,创造了财富反之,则表示企业发生价值损失。如果差额为零,说明企业的利润仅能满足债权人和投资者预期获得的收益。
2 多重指标的经营绩效衡量理论
多重指标的绩效衡量是针对单一指标缺点而提出的。它可以衡量到绩效的多个层面,较容易达到完备性及确切性的要求以及避免个人主观的偏失。目前来说多重指标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平衡记分卡。层次分析法是美国数学家T.L.Sant 创建的一个多规则和多目标的决策处理流程理论。综合平衡记分卡一是由罗伯特·卡普兰和诺顿提出的一种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平衡记分卡的框架体系包括四部分:组织学习与成长性、内部经营过程、客户满意度、财务结果。核心思想是通过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