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教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唐开元五年,僧金臂奉诏赐额。宋末兵废,元至正,僧宝琳重建。洪武二十四年,有胜因禅寺、广福寺俱归并为丛林。宣德元年,都纲胜祖重建。成化四年,副都纲镜兰重修。内有枸杞井,唐白居易有诗,见《山川志》。”《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大致相同,文末云:“唐白居易、刘禹锡具有诗”。《全唐诗》卷三六〇刘禹锡有《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诗,则诗中之寺即此寺。《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卷二作“开元寺”。
龙兴禅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郡城清风门里数十步。晋元帝大兴二年创建,砌浮图二座。永乐四年,僧宗玉重修。天顺五年,僧敬海同游僧中竺鼎建。正德六年毁,惟山门、方丈存焉。”《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略同,增:“嘉靖年,僧明来募建。规制弘敞,为祝圣庆贺道场。给有辛店南乡东教场田一匡,计田四顷一十六亩。本县执照,不许更易,惟供焚修。西南浮屠一,曰尊圣。又按《成化志》云:考宋古志载,龙兴寺外有十子院,九僧一尼。其院名释迦,在淮阴南乡,黄岗、寿安、青莲俱在马逻,净云在柳浦上店,马良在大义乡,崇福在添差乡马朵,毗卢在杨寨羊寨乡,保寿在淮河北十里,资福在治东南,凡九院;其一为水月禅院,尼也。今俱归并丛林。”《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六增:“明乙卯,司李袁彭年同住持修,尚建放生池与寺后,盖文佛阁;顺治庚子,总漕蔡士英筑广数亩,建大悲阁于上,设桥数十丈以通往来。四围筑堤,种柳数百株,今圮。元翰林学士欧阳玄有记,明陈文烛记。”《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卷二作“龙兴寺”。
观音禅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郡治东百步。宋淳祐四年,僧宗茂建,兵废。洪武七年,僧广靖重建。二十四年,淮河北兴福院、马逻乡罗汉院,俱归并为丛林。”《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作“观音教寺”,《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卷二作“观音寺”。
台山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郡治北。宋崇宁四年建,兵废。洪武初,僧觉信重建,永乐十四年,僧道玉重修。”
千佛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旧名崇恩千佛寺,在新城西南隅,旧废。洪熙初年僧道真重建。”《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中“僧道真”作“僧连真”,经考应为“道真”。《同治重修山阳县志》卷二:“即文通寺,城西北,有塔在寺后。”
圆明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新城东北隅。洪武间,僧文显建。永乐十六年,僧严安修。正统九年,僧融正增修。”《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新城东北隅,洪武十年,僧文显建。永乐年,广安修,正德年,强正增修。”《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六:“新城东北隅。明成化三年,漕运都指挥佥事戴惟贞等修建,郡绅陈让撰记。”
圆通观音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又名接待寺,在新城小北门内。宣德间重建,今为副都纲司友住持。”《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六:“又名接待寺,新城小北门内,废。”
普应寺 《正德淮安府志》卷十一:“在清江浦,去治西三十里。宣德七年,平江伯陈瑄创建,移咨礼部准奏,赐额‘普应’,选僧明晟住持。”《天启淮安府志》卷二十三增“为大丛林”;《乾隆淮安府志》卷二十六增“杨溥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