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虽然作为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要真正的转化为生产力却并不容易。很多情况下,许多先进的技术因为成本高昂或是其他一些问题,并不能直接用于生产,服务人们生活。受众真正关心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知识。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不能与人们生活发生直接的联系,所以科技新闻的传播不能引起受众持续广泛的关注,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科技新闻固定受众群的单一。
(三)网络科技新闻趋向快餐化和媚俗化
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对于以传输速度为优势的网络媒体来说时效性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科学研究成果的得出有渐进性和阶段性的特点,然而在一些科学研究成果尚未得出定论之前,由于一的追求事件的离奇和不可思议,就轻易的将尚不确定的信息制作成新闻报道,然后随着科研的进展又轻易的推翻,这种情况在网络传播中十分常见。网络科技新闻快餐化的后果是深度报道的缺失和媒体权威性的受损。在新闻的快餐化和眼球利诱下,记者往往难以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角度进行冷静的思考,加之科学领域相关专业知识的缺乏,经常会把表面的素材当作本质来阐述。
网络作为一种传播媒体,在以媒介的方式对科学进行阐释时,必然要将深奥的科学语言转化为大众化的语言。而在科技新闻通俗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极端的现象,就是新闻曲解了科技本来的含义,或者为适应报道需求将一则蕴含丰富信息的科学新闻进行简化处理,从而遗漏了重要的细节,甚至是将科学性降低为庸俗性,致使网络科技新闻严谨性受到严重的损害。
如今网络传播背上了媚俗化的名声,其快餐化的制作、过分追求点击率的做法,使得科技新闻在网络传播中不可避免的走向媚俗化。科技语言讲究准确性,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名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要再三斟酌,对于科学结论不做任何武断的否定或者肯定。而实际上尤其是在网络传播中,动辄将科技事件夸大,或者用耸人听闻的言语当做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眼球,读者点开链接时发现内容跟标题不符,这样的情况在网络媒体中大量存在。
(四)网络中存在虚假科技新闻的现象
网络媒体由于其泛平民化的特性,其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与传统媒体相提并论。伴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区别度越来越模糊。在网络中,人人都是受传者,人人也都可以成为传播者,这就造成了虚假不实的科技新闻的不断出现,严重损害了网络科技新闻的媒体公信力,网络成为了不少虚假科技新闻的土壤和放大器。如2011年玉溪假地震事件,2012年日本核辐射抢盐事件等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不实科技新闻在网络上大幅报道,耸人听闻和断章取义的炒作,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恐慌。
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一直都是困扰其发展的最主要的问题。特别是最近几年来,有偿新闻、虚假新闻、恶意广告等问题更是严重损害了大众媒体的公信力,而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网络媒体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科学性是科技新闻五要素中最重要的特性,所以与其他类别的新闻相比,对科技新闻的要求更为严谨,容不得半点虚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科技新闻没有科学根据,不负责任地炒作,甚至伤害受众,损害媒体公信力。人们不太注意虚假科技新闻的出处,而是把责任归咎于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方式多样的网络媒体,造成了网络媒体造虚假科技新闻的不良印象。
三、科技新闻在网络传播中产生困境的原因
(一)部分科技新闻实用性低
 《科技中国•2004 》一书中认为,本年度最具亮点的20个科技事件是:航空航天、深海探索、先进能源、极地科考、量子计算、数学发展、疫病攻关、基因医疗、基因组学、超级计算、国产软件、互联网络、院士上书、科技合作、工程科技、科学基金、中国之声、技术黑洞、研究型企业、院士制度。 这些事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既深奥又不实用,所以不被受众重视。在新浪、腾讯等四大门户网站上,社会新闻、娱乐新闻、政治新闻等点击率动辄数以百万计,而打开科技频道的网民却少之又少。由此可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大众生活中仍然还停留在口号阶段。
上一篇:权衡需求理论视角下的“微信公众平台”研究
下一篇: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力保护研究

英语经典电影茬大學英语...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电视与...

日本电影中的死亡美學探析【4402字】

探析电影阿凡达的思想主...

探析电影简·爱中的典型空间性特征【3644字】

探析电影盗梦空间的创作特色【3925字】

探析电影安妮·霍尔中的人文主义【3952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