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戏剧专家武俊达先生经过长期调研考察后,得出了结论,即“中国的淮海戏、柳琴戏、泗州戏实际同出一门,都来自于海州的‘拉魂腔’”。
关于淮海戏名称的说法,从她起源至今,不是很统一。刚开始,淮海戏被称作“沿门说唱”(打门头词)的时期使用板三弦来伴奏,所以叫“三括子”。因其句末的音突然拉长翻高,有勾人魂魄的感觉,所以也被人们叫做“拉魂腔”;后来又被称为“小戏”;抗战时期被称为“淮海小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4年,江苏省文化局正式将“淮海小戏”定名为“淮海戏”。
1880年后,京剧和徽剧流入淮海地区,这让当地的艺人们兴奋不已,他们互相学习、交流,通过艺人们的创造、改编,淮海戏的表演艺术水平得到了提高,产生了质的飞跃。在当时,一大批表演社团竞相出现,他们到各个乡镇表演,使人们了解并喜欢上了淮海戏,也因此,淮海戏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拥有了众多淮海戏迷。光绪26年,第一代女艺人出现在了淮海戏的表演中,之后更多的女艺人出现在淮海戏的舞台上,她们为淮海戏的戏曲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抗战前夕,小戏行当已经齐全了,分为五脚生和五脚旦两大类,一共十个行当;演戏用的服装、道具以及脸谱等,都是从京剧中引进的;板三弦也是在当时代替了原来的皮三弦;当时的淮海戏剧目还很少,因此艺人们学习了京剧、徽剧等剧本并且进行改编,更加丰富了演出效果。
1940年,中国建立了淮海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当时的小戏艺人们编演了《柴米河畔》、《三星落》、《反内战》等现代戏。1947年,连云港市灌云县成立了“大众淮海剧团”,也因此诞生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表演淮海戏的剧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江苏省先后成立了多个专业的淮海戏剧团,业余的淮海戏演出团体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时的淮海戏进入了颠峰时期,它别具一格、粗犷而又婉转的戏曲风格获得了当地观众的青睐。
新中国的成立,为淮海戏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淮海戏的艺人们从最初的街头卖唱、摆摊说唱演变为舞台表演;淮海戏逐渐从农村走向城市,在戏曲艺术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不断汲取京剧、锡剧、越剧等剧的特点;表演队伍越发稳定,行当分工逐渐有序,不比从前随意的小规模演出。
1956年,连云港大众淮海剧团改名为“江苏省淮海剧团”,剧团驻地由连云港市灌云县迁入淮阴。出生于连云港市的朱桂洲、王宝萃担任剧团的领导和主角(两位后来都是国家一级演员)。连云港淮海剧团在50年代成立,至今仍然有着健全的组织,并且不断创作新剧目提供大众、供大家娱乐和欣赏,市艺术学校开办了淮海戏班,争取从娃娃抓起,以确保淮海戏后继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前后,从文革时期(1966年)开始,连云港的业余淮海戏班子遍布乡镇和农村。许多土生土长的文艺骨干在他们工作之余,排戏、演出,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淮海戏弘扬正气、宣传科学、破除迷信,为促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和谐、文明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
上一篇:浅析古筝作品《溟山》的音乐创作特色
下一篇:浅析想象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浅谈音乐课外活动在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浅谈苏北睢宁大鼓的地方传承与保护

浅谈黄梅戏中竹笛艺术的运用

浅谈李健的音乐风格

浅谈歌曲《七律·长征》的艺术特征

浅谈《新绣荷包两面红》的风格特征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