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由于前期的癌症反应并不是特别明显,大多数肺癌的患者在被确认患上非小细胞肺癌时,早就已经到达了晚期,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即便是立即接受治疗,治愈率也将大大降低。
根据研究所得的数据可知,非小细胞型肺癌患者5年中只有一半的人能生存下来而不复发。目前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依靠化疗。七十年代主要依靠多柔比星和长春新碱来治疗,但是疗效甚微。八十年代所研发出来的用于治疗肺癌的药物是顺铂,它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最多也就35%[7]。到了九十年代,又研发出了新的药物,用顺铂化合物吉西他滨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1.2.1第一代EGFR小分子抑制剂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第一代EGFR小分子抑制剂有:厄洛替尼、艾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吉非替尼是由一家英国公司经过数年的努力而研发出来的。它在人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作为首个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从刚上市就被人们寄予厚望。吉非替尼确实也不负众望,它的治疗效果比之前的药物都好。鉴于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很多国家都开始用该药物来治疗肺癌。该药物首先在日本上市,其次在美国经过FDA的审批上市。在2005年,也通过了CFDA的审批,在中国上市。在中国,吉非替尼可以用来治疗晚期的肺癌,或者是已经转移到其他地方的肺癌治疗。即使是在美国这个对药物各项要求都很严苛的国家,也将此药物用来治疗肺癌。
吉非替尼的疗效甚至比很多抗癌药物或者是化疗药物都优秀的多。因此像吉非替尼这类EGFR小分子抑制剂药物研发成功,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简直是获得了一根“救命稻草”。
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至今为止,全世界肺癌患者中由于使用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而导致肺炎的几率不到1%,这个几率在中国甚至更低,只有0.5%。由此可见,第一代EGFR抑制剂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得到确切的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