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古镇原貌的破坏及特色的缺失
为了追求利益,古镇旅游的商业化开发势必会逐渐扩大其范围,日积月累之下便很难掌握住开发的力度了。如果旅游开发没有个“度”,那么过度的开发就容易导致古镇民俗建筑风貌逐渐被覆盖。现在普遍存在问题是,绝大多数古镇周边的店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无限制的扩张商铺面积,整顿改造店铺面貌,最终使得商铺与整个古镇的的格局格格不入。而且随着商业化开发程度的加剧,古镇旅游产品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很容易形成商贩间的非法竞争。如果一个古镇没有它独特的、鲜明的、区别于其他古镇的民俗建筑风貌,它能够发展的空间能打开到怎样的一种程度,现有的繁华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等这个势头过去了,古镇真正吸引人的东西也早已被破坏殆尽,而这时想要再次拯救古镇的原貌,为时已晚。古镇旅游的过度开发也导致了古镇环境的恶化。
原貌保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但往往有的古镇对古镇建筑的保护就是,看到这里坏了,然后开始修补,但是并不在乎那些无形的东西。有的时候一个古镇的变化最先体现在它的整体风貌氛围上面,如果光光修补表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古镇的原貌保护需要的不是表面功夫,不是换汤不换药。在恢复古镇民俗风貌的同时,木渎古镇应当拿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生搬硬套其他江南古镇的成功案例。夜晚的古镇,应该是静谧中不时夹杂着几声蛙叫或虫鸣,安静而祥和。游客穿梭在其中,感受着木渎古镇独特的暮色韵。然而现实中木渎古镇的夜晚是灯火通明、繁忙热闹的。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对古镇旅游开发的热度逐年上升,其中不乏有很多相似的情况。开发模式过于单一,老街道、景区园林、特色小吃和表演构成了逐渐趋同的开发模式。旅游产品单一,当地手工艺品大量复制,缺乏特色。在古镇旅游的开发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技术人员的缺失,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等。尤其有着周庄、同里等古镇经过开发而获得成功的案例,迎来了古镇旅游跟风效仿的高潮。木渎古镇在街面店铺的设置,土特产售卖等方面过于片面的复制了其他古镇的表象,而遮蔽了自己特有的内在。中国各族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根据各自的自然人文环境建设出了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城镇, 表现出了特有的建筑风格、市井民俗、交易流通、节庆假日等不同的古风古韵,绝不是千篇一律的,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就是这个道理[4] 。木渎古镇应当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跳出江南古镇的圈子,发展具有特色的古镇旅游。
木渎古镇现在随处可见的糕点铺,大多都不是木渎的本地食物。诸如袜底酥,芡实糕这些糕点,只要是江南的古镇大多都能看到。原本应该展现给游客的淳朴民风和古镇风貌,却变成了市井叫卖以及哄抢土特产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毫无特色可言。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最近在热播,其中一个篇章的乌米饭就是在木渎古镇拍摄的,因此木渎古镇的店铺纷纷推出新的旅游产品---舌尖上的中国同款乌米饭。虽然乌米饭的销量很好,但是在寻找到自身特色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维持特色的本质,木渎古镇大量涌现的乌米饭只要本地人一尝就知道,早已失去了原有的道,它已经沦为了吸引游客获取利润的工具。
4 注重木渎原貌保存的意义
4.1 有利于还原古镇风貌
古镇的景观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周边商户的无限制扩建,把各种现代化的元素带进了古镇旅游中,改变了整个古镇本身该有的基调氛围。注重古镇的原貌保护有利于防止那些打着“保护古镇,建设新区”旗号的人有机可乘。一的追求古镇旅游所带来的经济的利益,使得古镇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原有的历史文化、建筑环境却遭受到了破坏。古镇的民俗风情随着“改造”的进行慢慢消失在古镇的叹息声中。保护古镇原貌还需要做细致的旅游资源调查。旅游资源调查需要对古镇的历史演变、建筑风格、及风俗民情进行深入的考察,突出特色旅游资源,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立足本地特征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5]。木渎古镇注重原貌保存是对古镇民俗人文建筑的负责,更是对旅游者的负责。木渎古镇应坚守本心,不要因为利益的驱使而大肆修改建筑格局,还原给人们一个真实的木渎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