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材教授认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成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见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可忽视。长期以来,“学问思辩行”几乎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典范,学生智力的发展一度成为教学的“焦点”,而令人遗憾的是非智力因素却被忽视了。很多事实和研究表明,“正式是非智力因素将我们的智力潜能最充分地展示出来开发、完善、提高”。近些年来,心理学家一方面提出了要注重思维训练,把培养思维能力作为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能力的突破口,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 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2 非智力因素概念及研究综述
2.1非智力因素的概念
多年来,尽管学术界对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尚未得到一致意见,但是,依然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共识: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心里品质,对其智力的发展和成就的取得很重要。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非智力因素泛指智力因素除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其中包括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道德品质等。狭义的非智力因素是指兴趣、意志、动机、情感、性格等五个心里因素。这里采用的是非智力因素的狭义说。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的看到,在人走向成功的历程中,非智力因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非智力因素的特征,非智力因素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有动力功能、控制功能、补偿功能和定型功能。
2.2国内外非智力因素研究的综述
3 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习的影响分析论文网
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性格、意志等五种心理因素, 具体表现为成就动机、求知欲望、自信心、荣誉感、自制力、好胜心等。我们可以从下面五大心理因素加以分析:
3.1 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激发和引起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动机和学习的关系是辨证的, 两者互相促进。动机强的学生学业成就也高。
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并不直接涉及认知过程中,不是通过同化机制,而是通过加强努力、集中注意力和对学习的准备来影响学习的。对于动机的不同类型,很多心理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6]学生在学习上的归因有以下几方面:归因方式对学习行为有深刻影响。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在因素时,会感到自豪、满意、自信,受到激励以后可能更加努力,对成绩的期望值提高。反之,失败的情况下,归因于缺少能力或不够努力,则产生自我挫败感,归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佳,羞愧感较少,利于减轻焦虑,但往往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
3.2 兴趣与学习
兴趣对学习和动态角色有积极的作用, 往往反映在学生对学科的偏好程度和努力程度及其花费时间的意愿上。申继亮1988年对104名小学四年级学生做了调查, 结果显示语数外三科成绩与学生的兴趣有显著相关(p < 0。01 )[7]。著名中学校长史绍熙根据自己教育经验对兴趣的作用作出了分析: “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候,他将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会有强烈的意志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 [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它会引导人们探索真理,鼓励学习,充分发挥创造力。兴趣广泛而稳定的学生,往往能专注于学习,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从中体会到收获知识、增长才干的巨大精神享受。相反的是, 一个对自己的学习和事业毫无兴趣的人, 是不可能有什么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