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课程目标的需要论文网

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德育课程,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内容,与思想品德教材内容有许多契合的地方,尤其是从个人层面凝练出来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都是公民要恪守的基本的道德准则,而思想品德课正是一门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目标的课程。对初中生来说,初中阶段,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时期。加强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深刻理解和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新形势下思想品德课程目标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更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社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进步的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情况发生变化或转型的时候,能够为社会或个人提供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以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目标、走向正确的基本发展方向。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凝练出来的,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社会活力;有助于培育现代公民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初中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也应该树立此价值观。学生进入初中后,也进入了人生的青春期,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地觉醒,价值观也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此时,正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的好时机。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初中生能及时地接收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本质、基本内容、功能与作用等,此后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并外化于行,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谐社会、弘扬社会风气、培育文明风尚等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脊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教师的引导、感染、培育,也需要学生的思考、体验、创造,更需要家庭、社会、国家等外界环境的熏陶、渗透、践行。

(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内化培育功能

优化课堂环境是确保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必要前提。积极为学生营造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文化氛围是发挥 “第二课堂”的环境陶冶功能的重要步骤。课堂环境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具有一定的人文特征和个性特征,让教学生动有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主持者,可以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或者通过具有风趣性和艺术性的生动语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的思想观点都能在课堂中发生碰撞,以此来引导和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然,教师也要在课堂中和学生互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融情于理,激发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觉形成价值认同和行为取向。不仅仅是课堂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国家环境等等都应该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文献综述

上一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下一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效性研究

COSPLAY的流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中学课堂研究

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

草根文化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同研究

共享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塑与内蕴延伸

服装零售业的业务培训体系对销售业绩的影响

早期家庭德育文本研究

纳米石墨微片材料对复合材料热性能影响研究

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

填料塔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方物流与电子商务协...

糖化酶淀粉结合结构域基...

房地产财务管理风险及控制【2148字】

浅谈小學语文古诗教學的基本要点【2279字】

企业风险投资(CVC)對于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