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区域与地理学的研究,地区的经济联系一直是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江苏沿江各县市为研究单位,通过经济联系强度的引力模型、断裂点理论等方法测算江苏沿江各县市的经济强度和辐射半径,以此来分析江苏沿江各县市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与范围。研究显示:江苏沿江地区32个县市在空间作用强度、方向、范围各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经济联系强度上,苏州处于江苏沿江地区经济作用强度第一位;在经济联系方向上,各县市的经济联系具有较强的邻近地域指向性、中心城市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等主要特征;在经济联系范围上,各县市的空间作用范围有差别,空间层次分明,明显的辐射中心,且呈圈层式对相邻县市进行辐射。在今后的城市发展中应当进行分类引导,增强地区的经济实力,使城市综合竞争力得以提高,加快江苏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40759 毕业论文关键词:空间作用;经济联系;隶属度;断裂点;江苏沿江
Keywords:The space effect; Economic ties; Membership degree; Breaking point; Jiangsu provin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bstract :Regional economic ties have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the study area and the geography.In this paper, various counties cit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unit,through economic contact strength of gravity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breaking point method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counties in order to analysis the various counties cit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s main economic contact direction and scop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rea 32 counties and cities in the space function intensity, direction, scope, there are relatively large differences.On the intensity of economic links, su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region economic strength first;On the direction of economic ties, with strong economic ties of neighboring counties city regional directivity, central city directivity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traffic directivity;In the scope of our economic ties, and space of various scope has difference, space distinct, obvious radiation center, the type and the spheres of radiation on neighboring counties and cities.In the future urban development should be classified guidance, enhance the region's economic strength, to improve urban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accelera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belt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ngsu province.
目录
1 引言 4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
2.1 研究方法 4
2.1.1引力模型 4
2.1.2 断裂点模型 5
2.2 数据来源 5
3 区域经济联系的空间分析 6
3.1 经济联系强度 6
3.2 经济联系方向 7
3.3 作用范围 8
4 主要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1 引言
区域经济联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指相关地区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且以此为基础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的经济活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1],表现为经济实体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和关联[2]。20世纪50年代的计量革命促进了与经济联系相关的空间分析的理论研究,一些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提出给区域经济联系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就国内外对于区域经济联系的研究来看,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早,W J Reilly于1929年借鉴牛顿的力学引力模型,提出“零售引力法则”,使定量分析区域的空间联系有了理论基础[3];Zipf于1946年进一步对引力模型作了理论阐释,并且在城市体系研究中引入了引力模型,奠定了城市体系空间联系研究的理论基础[4];PD Converses在其基础上提出了断裂点理论[3];Walter Isard于1951年初次把投入产出技术使用在区域经济空间联系中[5];另外,许多学者还从等级规模[6]、空间结构[7]、空间流[8]和可达性[9]等方面,对城市(或区域)间的经济联系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而我们国内对于区域经济联系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晚,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且大部分仅是定性分析,90年代后才启用数学模型来进行定量计算[10]。就研究方法而言,主要运用重力模型[11]、隶属度和可达性分析[12]、城市流分析[14]、区间投入和产出模型[13]、节点和线路分析[15]、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16]等方法对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研究;就研究区域而言,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12]、珠三角城市群[17]、京津冀城市群[18]、环渤海城市群[19]、皖江城市带[20]、中原经济区[21]和东北地区[22]等等。综上而言,我国学者对于区域经济空间联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跨行政区域的层面,研究单元大多为地级市,且研究方法都较为单一[23],因此所得结论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值得进一步提升。所以,本文将以经济发展比较活跃的江苏沿江县市为研究单位,综合运用经济联系强度和断裂点分析两种方法,从经济联系的强度、方向和范围等方面,对江苏沿江32个县市的经济联系的空间特征进行多方位的分析与评价,以此加强各县市间的经济联系程度,增强苏南发展的腹地,提升苏中发展的水平,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建设沿江经济带。